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张路 通讯员 孙治中) 3月17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布的《关于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的公示》,51个案例入选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其中,地区1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入选。
入选的案例是嘉音手工乐器制作非遗工坊的《民族乐器:都塔尔奏响就业增收新乐章》。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素有“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美誉,村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参与手工乐器制作。于2014年成立的嘉音乐器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颇具规模的乐器产业园。如今,乐器产业带火加依村后,也“链动”着旅游、餐饮、林果、电商、物流等多业态兴起、多产业发展,不仅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和销售非遗产品的平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嘉音手工乐器制作非遗工坊负责人阿卜杜拉·伊卜拉伊木说:“我们的非遗工坊致力于都塔尔乐器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以乐器制作带动群众就业,目前已带动139人就业。未来我们还会持续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推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是各地开展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在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