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路
新学期,地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开学已经一个星期,地区各中小学校对新规落实得怎么样?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欢乐多
2月24日,第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阿克苏市第七小学学生黄奕宁便和同学奔向操场,兴致勃勃地练习抖空竹。
不一会,黄奕宁身边围满了热切观战的学生,十分钟过去,他的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15分钟的课间,我和同学一起抖空竹、做游戏,特别开心。”黄奕宁说。
“以前总觉得课间时间短,现在多了5分钟,可以玩得更尽兴了。”阿克苏市第七小学学生米尔扎提·木沙江已经练习抖空竹2年多了,他说,“抖空竹丰富了校园生活,也能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
除了抖空竹,操场上,跳绳、踢足球、打篮球……各类运动竞相上演,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尽情释放着活力。教室里,三五成群的学生或下跳棋,或玩魔方,或谈笑风生,或远眺放松。
新学期,阿克苏市第七小学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精心构建了“乐动一体”的15分钟趣玩课间生态体系,让师生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
“课间15分钟,学生上厕所、喝水、做游戏,时间上会更加宽裕一些。”阿克苏市第七小学教师田一媛说,“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投入到多样的体育活动和有趣的游戏中,能够舒缓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展特色
在新和县第一小学,麦西热甫、快板、武术、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巧妙地融入课间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扎根每个孩子内心。
新和县第一小学学生阿卜杜拉·阿不都哈力克说:“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很有趣,有千人快板、武术操、麦西热甫表演,我最喜欢打快板。”
“运动+益智”“艺术+劳动”“传统+创新”……推行课间15分钟后,阿瓦提县第七中学(鲁迅中学)依据学生及年级特点,精心打造多元课间模式,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课间活动,对学生后续的课堂学习更有益。”阿瓦提县第七中学(鲁迅中学)体育老师朱国说,“我们将根据师生的反馈不断优化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将手工制作、绘画等项目和球类、跑跳类、创新游戏类活动相结合,推动学校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共成长
为保证15分钟的课间,柯坪县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加强了对各班级的监督检查,严禁老师拖堂或提前上课。同时,倡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课间活动中,共同享受这宝贵的时光。
“课间,我和学生一起运动、做游戏,不仅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快乐,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单溥说,“在增加学生户外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威风锣鼓’‘中华雄狮’‘厨艺课堂’等28种特色社团,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活力。”
库车市各中小学校按照“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每天学生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上午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上午、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如今,地区各地中小学校正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学生校园生活,“1+2+N”体育活动体系(即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实现校内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创新开展N项特色体育活动)正在构建,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延伸阅读
背 景|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