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丽娟
用“好声音”讲好身边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天,8场次宣讲过后,“金牌宣讲员”的嗓子哑了,但是仍然激情满怀。
首场巡回宣讲“燃”动春天
“看到台下群众认真聆听的表情,我感觉正是他们‘托举’起了我,让我站得更高,把新疆大地上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感人事迹,讲给更多人听。”4月29日,完成今年第一期最后一场宣讲后,自治区级“金牌宣讲员”、乌什县“燕山”宣讲团宣讲员艾力·热孜很是感慨。
在地委讲师团的组织下,4月28日至29日,包括艾力·热孜在内的5名宣讲员赴温宿县、阿克苏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巡回宣讲。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以《火焰蓝映石榴红 无悔逆行铸忠诚》《一家人》《践初心 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强音》等为题,通过“宣讲+视频”“宣讲+文艺”的方式,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语言,声情并茂讲述了身边一个个典型案例,让各族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增进“五个认同”,努力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践行者。
进警营、进企业、进社区……一次次生动的宣讲,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各族群众心间。
同一个宣讲题目讲了一遍又一遍,虽然面对的观众不同,但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宣讲员们互相“捧场”,配合默契。自治区级优秀宣讲员、库车市“百杏”微宣讲团宣讲员张开弓以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带出他题为《一家人》的宣讲。“从今天第一场张开弓一个人唱,到第二场如孜艾力·艾买尔江帮唱,再到第三场刘海洋和如孜艾力·艾买尔江一起帮唱,这个小细节,正是地区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通过民族团结实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社会氛围。”地委讲师团团长贾娟说。
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
“我喜欢艾力哥哥的宣讲,让我对消防员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原来他们不止在火灾、洪水中和地震时解救被困人员,只要老百姓遇到困难,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不起!”听众阿依夏·吐尼亚孜说。
阿依夏·吐尼亚孜告诉记者,她毕业于阿克苏技师学院,家在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欧吐拉艾日克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村里,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的故事常常发生,在点滴的小事里,大家的感情越来越深。
宣讲员们讲的是民族团结的故事、是敬业奉献的故事、是为国守边的故事,这一桩桩的故事合在一起,凝聚着地区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也传递出生活富裕、精神富足后,大家发自内心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我去年9月来厂里工作,目前一个月能拿到3800元工资,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听完宣讲,阿克苏心孜造纺织有限公司纺织女工海妮古丽·塔西尼亚孜说,党的政策好,靠着双手努力工作,就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她身边很多姐妹都找到了工作,结识了新朋友,大家一起聊天时,每个人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就像打开的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
“地区巡回宣讲团来到我们村开展宣讲活动,给我们宣讲了身边的好人好事。听完宣讲后我很感动。作为一名村干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各项活动中。”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苏布拉克村村干部迪丽娜尔·图尔荪说。
温宿县“托峰明珠”宣讲团宣讲员阿曼古丽·牙生说:“通过聆听宣讲,我学到了很多宣讲技巧,对于提升自己的宣讲能力和水平有很大帮助。”
“今年是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成立60周年,我讲他们的故事,是为了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下去。”地区级“金牌宣讲员”、拜城县“初心红”宣讲团宣讲员张钧博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说,从老家吉林来到拜城,民兵骑兵连是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从骑兵连的民兵身上,他看到了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
“今后,地委讲师团将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进一步推动宣讲工作向基层延伸、与实践对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贾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