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程斌
春风轻拂,阳光如金。乌什县乡村田野间,萧索正在悄悄隐匿,一切变得灵动起来。
4月1日,走进乌什县英阿瓦提乡,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道路两边的房屋成了“画廊”,墙体上的彩绘让新时代乡村的气息显得格外明朗。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乌什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在新与旧的交融中,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英阿瓦提乡特日木村是乌什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村民赛麦提·托合提和妻子都是护边员,常年在边境线上放牧、巡边,两个儿子在阿克苏市工作,家里的事交给大儿媳古扎丽努尔·阿里木打理。她说:“我平时在家带孩子,有空了到爸妈这边,把他们的房子卫生打扫一下,浇花、喂牛。”
赛麦提·托合提家的大门旁,“民族团结模范户”“民族团结好婆婆”“民族团结好媳妇”的牌子尤为引人注目。此外,还有一块自治区妇联颁发的自治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的金色牌子。
“爸妈很爱干净,获得了这些荣誉后,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更高了,还被评为自治区‘十星级文明户’。”古扎丽努尔·阿里木说。
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以赛麦提·托合提家为例,院子按照“三区分离”布局,后院是小果园和牛棚,直对着牛棚修了条牧道,小果园中间还修了条人行步道。院子里生活区有个小菜园,院门前还有个小花园。在乌什县各乡村转一圈,家家户户基本都是这种模式。
“过段时间你再来,到时候门口这个小花园里的各色鲜花开得正艳,可好看了,院子里的小菜园有我们自己种的黄瓜、西红柿。你要是秋天来,院子里的葡萄熟了,站在这张木板床上,一伸手就能摘到,后院还有梨树、核桃树……”古扎丽努尔·阿里木说,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满足了全家人日常生活所需,蔬菜、水果、土鸡蛋拿到市场上卖都是“抢手货”,能为家里增收。
“我们乡污水管网建成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离、村收集、乡转运’的模式,由乡里的物业公司定期到每个村清理并集中转运。”英阿瓦提乡副乡长亚森·艾力说。
近年来,乌什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整合资源、强化举措,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节点向全域、由薄弱向完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