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智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2月27日,走进位于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的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创办人、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尼亚孜正在授课,他将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以前站在讲台上我紧张得全身发抖,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不仅能说、能唱,还能写,变得自信多了。”学员阿迪力·阿不都克然木开心地说着自己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感受,他希望通过学习培训为今后就业铺好路。
库尔班·尼亚孜认为,要让群众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主动将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能够开口说。
为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3年,库尔班·尼亚孜奔走在全国各地,在地区各县(市)及巴州、吐鲁番、哈密,甚至远赴云南,共开展了40余场次宣讲。
“我去了南疆很多乡村调研,发现由于农村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导致群众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不足,很多人不愿说、不敢说,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缺乏自信心,怕说错、说不好。”库尔班·尼亚孜说,由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没有从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不利于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库尔班·尼亚孜结合自身基层办学经验,与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携手合作,联合研发了“石榴普通话学习与测试系统”,采用“线下集中培训+线上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促进青壮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示范工作,营造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浓厚氛围。
在库尔班·尼亚孜的积极对接下,新疆大学先后有400余名学生来阿为农牧民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培训。同时,库尔班·尼亚孜在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开设了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首批招收了40名学员,由他授课。培训班采用生活化、场景化和娱乐化的学习方法。如今,地区每个县(市)都开设了一个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
“去年全国两会,我的提案是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支持力度。建议提出后,国家相关部门及时跟我对接,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答复,现在均已纳入修改的范围。”库尔班·尼亚孜说,“今年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我希望国家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