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又到了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那么,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保护家人的身体健康呢?地区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周红亮就此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等销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食品,不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周红亮提醒,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品名、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等,不购买标识不全的食品、有色味异常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食用已过保质期的食品。居家烹饪要重视食品安全,做到生熟分开。厨房、碗筷、刀具、案板、抹布应祛除食物残渣,并清洗干净,尽量保持干燥,同时还要远离昆虫、老鼠和宠物。生熟食品所用的案板、刀具、碗筷等应各有一套。食物要烧熟煮透,海鲜、肉类、蛋、油豆角和芸豆等食材一定要加热彻底,一般开锅以后要保持煮沸的状态10到15分钟,如果食材很大,应适当延长烹饪时间,确保烧熟煮透。
周红亮提醒,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能太久,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此外,要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变质的食材中会形成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要及时处理。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用清洁的自来水彻底冲洗干净。
周红亮提醒,警惕毒蘑菇、断肠草、曼陀罗和河豚等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建议不采食野生蘑菇,不购买野生蘑菇;不采摘、购买陌生野生植物;不食用野生河豚。春节期间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餐馆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时,要尽快就医。同时要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保留剩余的食物、腹泻和呕吐物以及相关消费证明等,以备追溯调查之用。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沈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