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4年02月07日

你一线守边疆 我千里赴团圆

本报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王举南

2月5日,位于中吉边境的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阿克青边境派出所神木园边境警务站里,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新年的喜庆。听说民警程纪奎的妻子陈路路带着儿子从安徽亳州赶来陪他过年,派出所、警务站没任务的民警全部到场,共同欢迎警嫂“探营”。

8000里 我奔向你

安徽亳州和阿克苏相距4000多公里。

得到丈夫“不能回家过年”的消息后,陈路路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做准备,她还和儿子约定,“这事要对爸爸保密”。

2月3日,陈路路和孩子乘飞机抵达阿克苏后,第一时间电话告知丈夫。

“啊?真的吗?等着我。”挂了电话,程纪奎迫不及待地借了辆车直奔机场,把母子俩接到了他驻守的警务站。

这是两人结婚7年来,陈路路第三次来阿克苏,却是她第一次走进丈夫工作的地方。

“想到了戍边艰苦,没想到这么艰苦。”看到警务站所处的茫茫戈壁,听到离最近的商店也要10余公里,陈路路红了眼眶。

“我要跟你们一起去巡边,亲眼看看你守的边境线。”陈路路说。

程纪奎本想拒绝,可看着妻子倔强地抿紧嘴唇,努力控制眼泪不掉下来的样子,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当晚,因为水土不服,陈路路和孩子相继发烧。接连几天,病情不见好转,巡边计划只得搁置。

“对不起,是不是给你添乱了?”看着几天来边忙工作,边照顾她们娘俩的丈夫,陈路路愧疚地说。

儿子高烧反反复复,这是几天来夫妇俩最忧心的事,但是程纪奎没有责怪妻子“任性”。他只是害怕,离医院太远了,万一有事,耽误了病情。

“无法想象,这四年半,她一个人是怎么坚持的。”程纪奎一时有些哽咽。

自孩子出生起,陈路路就辞职在家当全职妈妈,两家老人年纪大了,帮不上忙,孩子从小吃喝拉撒、生病住院,程纪奎没有一次陪在身边。此刻,他更加理解了妻子的付出。

“他守着边境线,我守着他”

“嫂子,孩子放心交给我。程哥,你把嫂子保护好啊。”2月5日,程纪奎和同事们要去巡逻踏查,想着年后就要返程,身体刚刚好起来的陈路路又提出了要走一趟巡边路。

把孩子安顿好后,夫妇俩登车朝着大山深处进发。崎岖的山路被积雪掩盖,行驶中的晃动颠簸让人头晕。没有路的地方,大家借来护边员的马匹,骑行上山。

“这是我第一次骑马,心里很紧张,但是他在身边,就不怕了。”陈路路说。

“以前,因为一个人要管孩子,又要管家里的事,压力大的时候,我还埋怨过他。”陈路路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家里有事打他电话老是打不通,现在我知道了他为什么总是接不上我的电话,为什么家里有事他不能回来帮忙。”

陈路路说,丈夫肩上的责任更重,他要守卫祖国西北的安宁。

其实,程纪奎今年春节本可以回家过年,但考虑到站里几个年轻民警的家都在阿克苏市、温宿县,他决定把团圆的机会留给别人。

“我是有12年党龄的党员,去年还被支队评为2023年度优秀个人,拿了荣誉就得做到更好。所以,就想着过完春节再请假回家。”程纪奎说。

“你做得对,我支持你!”陈路路笑着看向丈夫,“他们叫我嫂子,我就得有嫂子的样子。”

走过了巡边路,陈路路对“警嫂”的身份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她说,一声“嫂子”是包容和理解,也是付出和坚守。“他守着边境线,我守着他,我们一起守好婚姻本心,守护大家和小家的安宁。”

“这次来,主要是孩子大了,带他来看看爸爸工作的环境,在孩子心里,爸爸是他的骄傲。”陈路路说,等孩子身体好了,他们一家三口要一起再走巡边路,让孩子感受祖国的山河远阔,体验戍边民警的艰辛,让爱国情怀成为家风,代代传承。

--> 2024-02-07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82239.html 1 你一线守边疆 我千里赴团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