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丽娟 吕娜
一场场理论宣讲,催人奋进;一篇篇精品力作,振奋人心;一场场文艺演出,提振精神……展开阿克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画卷,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2023年,地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高举思想旗帜 凝聚党心民心
地委、行署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夯实理论武装“压舱石”。
创新宣传模式,掀起学习热潮——
“一讲党的二十大,不忘初心和使命;二讲抢抓新机遇,振兴乡村富百姓……”在沙雅县沙雅镇康泰社区,“金胡杨”宣讲团成员把宣讲内容编成歌唱给居民听。
“这种宣讲形式好、接地气,我们爱听。”居民王明磊说。
2023年,沙雅县“金胡杨”宣讲团荣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该宣讲团深入各乡(镇)、村(社区),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让各族干部群众增信心、受鼓舞、添干劲。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的思想只有真正被干部群众知晓、明白,才能迸发出强大力量。而理论学习和宣讲正是关键之“钥”。地区各级党委(党组)持续发挥关键少数带头作用,推动理论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全面宣传宣讲,凝聚奋进力量——
2023年,地区各级媒体开设“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强信心 起好步 开新局”等专题专栏128个,刊播刊发相关稿件7.6万余条次。
地区“共学同讲二十大 团结奋进新征程”大宣讲活动以“五学六讲七进八活动”为载体,用“宣讲+文艺、宣讲+视频、宣讲+互动”等形式,开展文化“新六进”等活动,面向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宣讲40.75万场次,受教育群众581.24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我们组建了13支特色品牌宣讲团(队),其中5人获评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微视频‘云宣讲’大赛‘金牌宣讲员’。柯坪县‘习语润心’宣讲团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地委讲师团干部张正英细数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一年来,地区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创新开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观学习活动”“时代新人说”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53.7万余场次,线上线下覆盖各族党员干部群众1680万余人次。
壮大主流舆论 传播党的声音
地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胸怀大局、把握大势,以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不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凝聚宣传合力,做强传播矩阵——
2023年,地区各级媒体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打造“七个基地”、壮大“八大产业集群”,以浓墨重彩、亮点频现的宣传,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各级媒体集中力量做好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及各类大型赛事活动宣传报道工作,聚焦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地区首届苹果文化旅游节暨采摘季、龟兹文化艺术节等,推出了一批展现阿克苏高质量发展新气象的品质新闻。
地区81件作品荣获新疆新闻奖等各类奖项;《阿克苏的红苹果》荣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周边国家音乐微电影微视频单元最佳作品;《柯柯牙的树》荣获“读懂中国”中外短视频大赛组委会特别关注单项奖;《巨匠之逐梦情缘》获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优秀译制片三等奖;《一场特殊的婚礼》《暖心!警民合力救起落水男子》等9部短视频作品浏览量突破11亿,其中,《一场特殊的婚礼》短视频一经发布,两天时间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200多家媒体转载转发,全网点击量累计达2.6亿人次,引发“爆款效应”,感动无数国人……
做强对外窗口,推动宣传“出圈”——
“热娜局长说沙雅”“小苏说拜城”“慧说新闻”等特色栏目持续吸粉,阿克苏的“朋友圈”不断扩大。2023年,地区策划组织“一月一主题”大型采访活动11场次,刊发专题新闻稿件534篇(条)。组织采写的《阿克苏十二时辰》专题新闻获评2023年“新春走基层”中央新闻单位优秀作品。开设“聚焦环塔”“微笑阿克苏”等专栏,30余家主流媒体发布《2023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为阿克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微笑的阿克苏释放迷人魅力》《微笑志愿服务点亮城市文明之光》等稿件460余篇,全网1962家媒体平台转发,相关话题浏览量达18.89亿人次。打造现象级、爆款类、聚口碑、定印象的传播精品,“史先慧融媒工作室”策划、拍摄、制作《探秘龟兹菱格壁画——穿越千年的历史之美》系列短视频30期。推宣“阿克苏好地方”系列短视频46部,全网浏览量达63.04亿人次,其中“阿克苏好地方·非遗之美”系列短视频在央视阿拉伯语频道、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中新社海外平台面向22个国家播出,播放量达16.8万次。
思想之旗别样红,主流之声别样响。地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围绕讲好新疆故事阿克苏篇章,充分发挥媒体融合“聚变效应”,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策划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等选题42个,接待各级媒体记者来访68批634人次,中央、自治区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播刊发阿克苏新闻稿件6.8万余篇(条),开展第九届新疆特色果品(阿克苏)交易会等直播活动216场次。
厚植崇德沃土 凝聚向善力量
凡人善举汇聚暖流,榜样力量润泽人心。地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推动社会文明风尚持续向上向善。
选树典型人物,凝聚磅礴力量——
“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后,我从一块铁炼成了一块钢,更加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库车市长宁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运飞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他说,“我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和身上的‘火焰蓝’,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弘扬时代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3年,地委宣传部(文明办)广泛开展第八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评选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人获评“中国好人”“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等称号。同时,充分发挥库尔班·尼亚孜、李运飞等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凝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2023年,地区持续开展“出彩阿克苏人”推选活动,推荐见义勇为、团结友爱、孝老爱亲等9类模范311人,选树季度模范45人。好人好事形成强大示范效应,学雷锋、志愿服务在阿克苏大地蔚然成风。在点赞中国城“为家乡阿克苏点赞”活动中,《点赞中国城·阿克苏》人文纪录片投票总数位居全疆首位。
弘扬文明风尚,激活向善基因——
地市联动共同推动阿克苏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和县、沙雅县等4个县(市)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地区实现“九城皆创文明城”。
“我们将以此次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契机,巩固创建成果、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下足‘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擦亮民生幸福底色,让各族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随着文明城市创建进程不断攀升。”沙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殿科说。
家风家训“上厅堂、挂门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写进村规民约;礼让斑马线等习惯深入人心、成为常态……文明向上之风劲吹阿克苏,从城市到乡村,地区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花开,满城馨香。
坚定文化自信 厚植文化根基
文艺精品创作离不开真实生活的滋养。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成为地区文艺工作者的共识。
文化润疆载体日益丰富——
2023年,地区深挖地域历史资源禀赋,投资36.7亿元实施固投类文化润疆项目83个,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阵地357个,争取上级资金5.4亿元,建设阿克苏国学书院、沙雅县它乾城、库车市友谊路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阿瓦提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园、柯坪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街区等一批重大项目,为各族群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沉浸式、体验式平台。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都护臻品杯”全疆男篮邀请赛、半程马拉松比赛、汽车越野挑战赛、电音节……2023年,地区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8200余场次,线上线下服务群众1300余万人次,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文艺精品创作强力推进——
在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环节,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荣获“荷花奖”金奖;原创音舞诗画“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在阿克苏市首演赢得“满堂彩”……
2023年,地区创作推出《文物里的阿克苏》《书画里的阿克苏》《镜头里的阿克苏》等系列丛书,长篇小说《王三街》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儿童文学《柯小驼漫游奇境记》、MV《阿克苏情缘》3部作品获评第七届“天山文艺奖”。电影《援疆干部》在阿克苏取景拍摄,《长风万里》完成主创团队见面会,情景剧《苹果红了》完成创作并公演。原创歌曲《阿克苏的红苹果》被各族群众广泛传唱。
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站在新的起点上,地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奋楫扬帆、砥砺前行,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