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儿童可能出现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那么,如何通过运动提升儿童免疫力?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儿童体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于处在呼吸道疾病康复期的孩子,适度锻炼,还能帮助身体恢复。”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儿一科副主任王继萍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每天均应满足最低运动量。
那么,孩子应该如何运动?王继萍建议,3至6岁学龄前儿童,每天的身体活动总时间应累计至少180分钟。其中,每天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时间至少60分钟,可选择快步走、跳绳、踢球等;6至17岁青少年,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可选择跑步、打球、踢球或快速骑自行车等。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应进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应避免久坐,课业间隙应鼓励儿童青少年在空气新鲜、自然光充足的环境下进行运动。
王继萍提醒,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应选择人少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剧烈运动时不宜佩戴口罩。如遇雾霾等空气质量不佳时,应暂停或酌情减少户外活动,转为室内活动。对于长时间缺乏运动的青少年来说,建议从较小活动量、低强度运动开始锻炼,逐渐增加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处于康复期的青少年,应缩短运动时间,以中低强度运动(如步行)为宜,避免因剧烈运动及外出游玩引起病情反复。
“对于急性感染期的青少年,不建议进行运动锻炼,应尽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王继萍建议,青少年患病期间需要多休息,家长应精心选择食物,让孩子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家长应采用清淡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焯、拌等,少用油炸、烤制、腌制等。此外,还可做蔬菜瘦肉粥、鸡蛋蔬菜面汤、菜肉小馄饨等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既能改善孩子的食欲,又保证了蛋白质和能量供给。患病期间,儿童宜适量吃脂肪含量低的瘦肉,不吃脂肪含量过高的肉类。对于学龄前儿童可有两次加餐,但应注意两次正餐之间间隔4到5小时,加餐与正餐之间间隔1.5到2小时,加餐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
王继萍提醒,呼吸道感染期间,充足的饮水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降温、稀释痰液。2至5岁建议每天饮水600-800毫升、6至10岁儿童每天饮水800-1000毫升,11至13岁儿童每天饮水1100-1300毫升、14至17岁少年每天饮水1200-1400毫升。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选择白开水,不喝各类含糖饮料。不用饮料送服药物。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曹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