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晓兰
近年来,阿克苏市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涓涓细流浸润各族群众心田。文化润疆工作正以不可抵挡的魅力吸引着各族群众的目光,凝聚起各族群众为奋力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好阿克苏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让文化滋润心田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提起王三街,阿克苏人都知道这是一条唱响民族团结之歌的百年老街。关于王三街的民族团结故事,作家图尔贡·米吉提历时近两年写成的长篇小说《王三街》,被中国作协定为重点扶持作品,入选新疆文联“党的二十大献礼”作品。
跟随一本书,走进一条街,读懂百年新疆。11月25日,“一本书一条街一座城——长篇小说《王三街》作品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来自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就作品的当代价值、艺术价值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作者、译者就作品创作和翻译进行交流,助力文化润疆工作深入开展。
11月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创音舞诗画“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在阿克苏市首演。演出结束后,观众一边有序排队离开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演播厅,一边意犹未尽地讨论着。
“演出太精彩了,富有时代感和民族特色,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我不仅近距离感受了麦西热甫的魅力,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阿克苏市这座城市。”观众古丽娜尔·艾力说。
今年,阿克苏市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创作了一批本土原创村歌,展现了独特的乡村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村歌《苹果红了》获得自治区、地区文艺资金扶持,《葡萄架下》《七彩巴格其》入选地区第三届“塔河文艺奖”荣誉类作品;成功举办“我爱浙疆·文润阿克苏”2023年阿克苏市“村歌嘹亮颂党恩”原创村歌大赛,活跃乡村文化。
阿克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米然·白和提说:“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展示阿克苏市乡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焕发乡村新气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阿克苏市深入推进“十个一批”重点工作,成立文艺名家工作室3个,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项目67个,创编文艺精品6部,线上推出《诗词里的阿克苏市》《书画里的阿克苏市》《镜头里的阿克苏市》等系列文艺作品集70余部,展示了地区文化工作新气象。
让文化温暖有力
冬日里,在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的阳光里城市书房,暖黄色的灯光、错落有致的图书、舒适的桌椅,吸引不少市民来这里静静享受惬意的阅读时光。
“城市书房就建在小区里,从家里过来看书特别方便。书房里很温暖,而且书的种类也很多,我喜欢的中医养生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书籍都有。”阳光里小区居民高颖说。
近年来,阿克苏市积极推进城市书房、城市阅读吧建设,构建“15分钟文化阅读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基层文化阅读服务体系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高端、便捷、舒适”的阅读和文化休闲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阿克苏市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高标准打造了12个“城市书房”“城市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总面积1638平方米,藏书4.7万册,配备有少儿阅览桌椅、无障碍设施、冷暖空调、饮水机、急救箱等便民设施,在融合图书阅读、休闲等功能之外,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
让文化融合发展
11月23日,阿克苏市在少年宫举办“文明实践一起来 唱响时代新风采”2023年阿克苏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曲表演赛暨“群众村晚”系列文化示范活动。
此次活动,各参赛队伍通过合唱、歌舞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演绎了文明实践服务故事,展现了各族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阿克苏市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我们以文艺表演的形式传递文明实践的力量,希望能够鼓舞身边更多的人参与文明实践 。”参赛选手古力米热·开塞尔说。
阿克苏市不断健全完善文明实践架构,统筹协调17个实践所、169个实践站,充分发动18.5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坚持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人人可为,志愿服务处处可享。今年以来,常态化组织开展科学理论和政策法规宣讲、环境卫生治理、植树造林、文体活动、劳动技能培训、帮扶关爱等文明实践活动5000余场次。
书法传承进校园,挥毫舞墨育心魂。阿克苏市积极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引领师生们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阿克苏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贺杨说:“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书法教育中坚持特色,借助书法进校园活动搭建平台,引领师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近年来,阿克苏市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各中小学组建书法社、剪纸社、武术社、茶艺社、国学社、戏曲社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类特色课程社团109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