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对养宠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猫狗伤人等事件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因此患上狂犬病。地区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主任医师吐尔洪·木萨提醒:如被猫、狗、仓鼠等温血类哺乳动物抓伤后,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针对具体暴露级别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什么是狂犬病?吐尔洪·木萨表示,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即被宠物咬伤或抓伤。狂犬病潜伏期短则10天,一般为30天至90天,有的则长达两年,甚至更久。
狂犬病发作时,患者常以疑似感冒的不舒服、厌食、疲劳、乏力、头痛、发热等症状开始。大多数患者被咬伤部位有疼痛、跳疼、麻木、蚁行或奇痒等异常感觉,随后逐渐出现狂躁、流涎、恐惧、肌肉痉挛等症状,对其他一切外来刺激极为敏感,恐水、怕风、怕光、怕声,最后发生昏迷死亡。所以,预防狂犬病,避免被宠物咬伤或抓伤是首要的。
“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主要为狗和猫,其次为各种野生哺乳动物。另外,牛、羊、猪等家畜如被上述动物咬伤后,也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对人体造成创伤后,也会让人感染。”吐尔洪·木萨说,狂犬病发病后非常凶险,且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很高,所以,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那么,该如何减少被狗咬伤的风险呢?吐尔洪·木萨提醒,不要随意进入饲养狗的私宅以及宠物医院等地,不主动接近陌生的狗,不盯着狗看,避免与狗眼神接触,不随便让狗舔舐。此外,不要骚扰正在进食、睡觉和刚刚生产的狗。
一旦被狗咬伤,应立即就医。若距离医院较远,可先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处理伤口时,应及时用肥皂擦拭伤口,用活水冲洗,如此反复10至15分钟,阻止病毒扩散。3小时内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的9—18倍。要注意的是,即使自己处理过伤口,也要尽快就医,及早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要在被咬后的24小时内使用(最好在12小时内),不宜超过72小时。暴露后疫苗没有禁忌,不能由于怀孕或者哺乳等原因拒绝接种疫苗。
“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抓伤、咬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都需要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吐尔洪·木萨提醒,宠物在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伤口或黏膜被宠物舔舐后也会有感染的可能。所以,宠物主人有责任为自己的宠物接种狂犬疫苗,这样不但可以保护宠物不被感染,也可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吐尔洪·木萨提醒,像兽医、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工作人员、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猎人等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以及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均应进行暴露前免疫接种。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沈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