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静。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是由于患者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的代谢病。”马静说,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乏无力以及视物模糊等。除此之外,还可能有情绪易怒、手麻脚麻等症状。
马静介绍,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随着时间推移,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等,是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以及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糖尿病史、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生育史者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马静表示,糖尿病最常见的是Ⅰ型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因自身免疫原因基本无法产生胰岛素,故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Ⅱ型糖尿病则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它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上下。Ⅰ型糖尿病无法预防,但Ⅱ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体重超重和身体活动不足导致,通过保持健康体重、坚持体育锻炼、保证不吸烟、远离饮食中的“糖衣炮弹”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Ⅱ型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或者不吃主食,其实限制主食不当,可能还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恶心、便秘、头痛、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长期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失衡的状况。伴随着未成年人超重、肥胖日益增多,糖尿病患者愈发年轻化。”马静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摄入过多高脂高糖的食物,要让青少年、儿童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3到6个月静脉抽血检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曹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