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寒冷骤然来袭,各种“取暖神器”陆续登场,这些“取暖招式”你用对了吗?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一科(皮肤病)主任顾煜给出以下提示:
暖宝宝:使用暖宝宝是常见的取暖方式,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被烫伤。暖宝宝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应该隔着衣服贴。可以定时给贴在身上的暖宝宝变换位置,以免某一部位的皮肤被源源不断的热量持续渗透,不知不觉中被低温烫伤。此外,不建议小朋友使用暖宝宝。
热水袋:热水袋不能装得太满,且水温不宜过高。给热水袋灌水时务必小心,以免操作不当发生烫伤。为安全起见,可以在热水袋外面包上一条毛巾,起到隔热的作用。如果想用热水袋暖被窝,可以将它放在被子与毯子之间,睡觉时取出,避免热水流出导致烫伤。另外,热水袋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注意及时更换。
空调、暖气:在冬季,空调、暖气是最常见的取暖方式。使用空调取暖虽便捷,但如果一直开暖风,会让人感觉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高。无论家庭取暖是用空调还是暖气,都要及时补水。可适当配合使用加湿器,同时注意开窗通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身体容易受凉,外出时应及时增添衣物。
电热毯:有的家庭习惯使用电热毯取暖,但应注意电热毯尽量不要直接和皮肤接触,温度不宜设置得过高。对于不能自动控温的电热毯,当达到合适温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如果家里的电热毯已经放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次使用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性检查。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曹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