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3年11月07日

情暖白水城 文化润人心

通讯员 杜晓兰

一座座文化阵地投入使用、一件件文艺精品送到群众身边、一个个文旅融合项目落地见效……展开阿克苏市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画卷,意蕴厚重的文化底色映入眼帘。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阿克苏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全力推动文化润疆工作,把中华文化的认同根植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阿克苏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文化人 公共文化推进有力

11月5日,行走在阿克苏市依干其镇的大街小巷,阿里木雕、韩尼克服装厂等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润疆成果映入眼帘。

其中,依干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格外热闹,不少群众在这里唱歌跳舞、练书法、学习茶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闲余时间忙碌起来,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周末我都会过来和大家一起看书、学写书法,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心情比以前也好了很多。”居民玛依拉·买买提说。

当前,依干其镇整合乡(镇)文化站(室)、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室等阵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22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依干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只是阿克苏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阿克苏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文化建设。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实践站169个,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7个,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推选表彰“出彩阿克苏市人”18名,成功推荐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模范1名,推荐自治区道德模范5名,推荐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4名。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座谈会、联谊会、文体活动、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1.5万场次,参与群众41万余人次。

——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各中小学组建书法社、剪纸社、武术社、茶艺社、国学社、戏曲社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类特色课程社团109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文育人 文化惠民温暖人心

“这些孩子的毛笔字写得真好呀!”……每个参观过依干其镇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书香学堂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近年来,地区政协工委机关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开设了以“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读好中国史、做好中国人”为主题的书法培训班。由派出单位每年投入5万元用于购置日常使用的笔墨纸砚、字帖,免费供青少年儿童使用。并邀请专业书法教师开展培训,许多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了书法“小明星”。

“我的书法作品在全地区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获了奖,家里的春联都是我自己写的,还有同学和老师向我要春联呐。”培训班学员茹柯耶·艾斯木提拉自豪地说。

“我从来没想到我的孩子能写这么漂亮的字。”学生家长艾斯坎尔·吐尔孙说,“孩子现在不光字写得漂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也越来越懂事了,会主动干家务,对人也特别有礼貌。”

以文筑基育桃李,培根铸魂润无声。近年来,阿克苏市积极在各村打造书法学堂、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在节日节点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潜移默化中推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文培元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随着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阿克苏老街也成为了游客在阿克苏市的打卡“首选地”。行走在阿克苏市老街,带有民族特色的民宿、餐饮商铺徐徐映入眼帘,一个个非遗产品更是惹人喜爱。

“我们的每一个建筑都严格遵循并保留民族风格,争取在每个细节都体现民族元素。如路边的路灯柱运用了艾德莱斯丝绸元素。”阿克苏老街负责人朱志刚说。

老街里,每一间民宿都独具特色。79号陶画源,取意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业主张实柱将紫砂工艺与新疆的土陶工艺相结合,开发创造出低温双色刻陶工艺。1983百间里项目,对应西域36古城邦,行走其中,游客能够深入体验阿克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阿克苏市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元素融入景区,打造4条文旅精品旅游线路,依托白沙湾、皇宫湖、体育公园、龙潭湖房车营地等优势资源,开发自驾游、房车游和深度体验游,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 2023-11-07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79869.html 1 情暖白水城 文化润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