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米热古丽·阿布力孜) 时值深秋,已到了农作物收获的关键期。连日来,地区各地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忙着各类农作物的采收工作,切实把“丰收在望”变作“丰收在手”。
11月1日,在拜城县康其乡阿热勒村,辣椒采收机正开足马力在地里穿梭,一辆辆满载线椒的拉运车奔忙在辣椒地和晾晒场之间。随着康其乡4000余亩辣椒采摘进入收尾阶段,当地的种植户忙着晾晒,辣椒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种植户王世光采用了机械收割和人工收割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收割效率,又保证了辣椒的质量。他开心地说:“今年我种了300余亩线椒,长势非常好,亩产在700公斤左右,预计收入70—80万元。”
康其乡的辣椒种植基地是拜城县“酸甜苦辣”农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乡不断引导激励村民种植特色农作物,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让村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进入11月,立冬将至,天气越来越冷,为切实做到把各类成熟的农作物“颗粒归仓”,地区各地及时组织村民抢收及销售蔬菜、林果等,让农作物种植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这几天,在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阿克布拉克村,随着该乡250余亩高山胡萝卜陆续成熟,当地村民忙着抢收。
在种植户杨海军家的胡萝卜种植基地,只见一台大型翻地机迅速将胡萝卜从地里“抛”出来,20余名村民熟练地按照品质等级对胡萝卜进行分类,然后装入不同规格的袋中,等待收购商搬运装车。
受特殊气候影响和天山雪水滋养,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种植的胡萝卜大小均匀、口感较好,深受市场欢迎。该乡积极打造“农业+合作社+旅游”模式,引导村民种植高山胡萝卜等特色农作物,做到以旅促农,以合作社兜底,提高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确保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近年来,地区各地紧紧围绕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发展方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动科技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将特色种植发展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