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张君珍
“邻居们,车库里谁家的车忘了关灯?”“谢谢提醒,是我家的,现在就去关。”
“友友们,谁家有工具箱?我想借用一下。”“你住几号楼?我给你送过去。”
……
在阿克苏市祥和里小区业主微信群里,每天都发生着类似的对话,4000余名各族居民亲如一家、同心互助。
走进祥和里小区,祥和路、幸福路、同心路、石榴籽路等居民集体投票选出来的路名,将民族团结精髓蕴含其中。路两旁的“德”文化长廊里,“新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正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德“请”进家门。
小区里,民族团结的故事频频上演。居民阿布来提·阿布都热合曼和罗保军夫妇的故事延续了十余年。2012年,阿布来提·阿布都热合曼给初来阿克苏市务工的罗保军夫妇免费提供住房。
“出门在外不容易,多攒点钱,以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花钱的地方多着呢。”阿布来提·阿布都热合曼对罗保军夫妇说。如今,罗保军夫妇有了自己的房子,两家人经常像亲戚一样走动。
为进一步促进邻里和谐,传递正能量,小区居民成立了石榴籽、夕阳红、红细胞、和事佬等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其中,红细胞志愿服务队由周瑞、贺杨和崔文江牵头成立,每周末开设儿童手工达人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地区各地,像祥和里小区这样团结互助的小区还有很多。沿街铺面的店主互相照顾生意、住在对门的邻居帮忙接孩子放学、同楼栋的邻居帮忙送生病的老人去医院、姑娘们约着吃饭逛街、小伙子约着打篮球锻炼……处处可见民族团结的动人场景,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