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稔年丰 秋色满园
本报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王建强
礼赞丰收,致敬农民。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主题是“庆丰收 促和美”。这一天,地区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晒丰收、庆丰收,以饱满的热情和丰硕的成果讴歌美好生活。
特色种植兴业富民
果仁饱满的核桃、色泽诱人的苹果、晶莹剔透的葡萄、青里透红的大枣、个大浑圆的西瓜、籽粒饱满的玉米……各地的丰收节活动现场,特色农作物被摆成各式各样的丰收造型,农民们沉浸在欢乐海洋中,感受五谷丰收好光景。
9月23日,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古勒巴格镇等乡(镇)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现场,专门设置了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区,集中展示本地优质农副产品。
在托依堡勒迪镇开展的活动中,哈密瓜、西瓜、棉花、红枣、黑豆、无花果、豇豆、恰玛古等纷纷登台亮相;在古勒巴格镇,新梅、石榴、南瓜、葡萄等成了展示的主角。
“我们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相好,味道也可口,深受市场欢迎,我感到无比自豪。”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托依堡勒迪园艺场村农民苏比努尔·赛买提说。
当日,在拜城县、新和县等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特色农副产品展成了今年丰收节亮丽的风景线。
多彩活动共享喜悦
欢快的舞蹈跳起来、幸福的歌儿唱起来。丰收节期间,地区各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庆五谷丰登、享国泰民安。
当天,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玉奇吾斯塘村举办了精彩的文艺汇演活动,吸引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在节目《双脚踏上幸福路》中拉开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帷幕,欢快的旋律、优美的舞蹈,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激情。
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节目和赛事展现新时代农民别样风采,剥玉米、摸鱼、挑担接力跑等趣味比赛亮点纷呈,处处充满庆祝丰收的欢乐、喜迎盛会的喜悦、乡村振兴的时代气息。
9月23日,温宿县各族干部群众欢聚一堂,通过表演精彩节目,展现农业新成果、农民新气象,激发各族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活力。
当日,在托乎拉乡河畔村,群众身穿漂亮的服饰,载歌载舞欢庆丰收。集体舞、农民联唱等一个个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表演,引得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展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村民吐尔逊·亚森感慨地说:“丰收了,口袋也鼓了,我们很激动,也很兴奋。”
当日,阿克苏市柳源农场管理委员会举办首届“庆丰收·促和美 柳源的明天在希望的田野”农民丰收节暨向日葵观花旅游节活动。
“举办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团结凝聚人心,同时也将美好的祝福送给广大农民,祝广大农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柳源农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刘国栋说。
丰收硕果助农增收
五彩之秋,大地丰收。各地农民在忙着庆祝丰收节的同时,也抢抓农时忙秋收,切实做到庆丰收也要促增收。
9月23日,在拜城县米吉克乡喀纳依买里村一西红柿地里,火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一台台大型采收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隆隆作响,一辆辆载满西红柿的机车驶出田间开赴加工厂,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年初,西红柿种植户马强与该县一果蔬制品有限公司签下订单,种植了1700亩西红柿,从播种到采收,公司全过程给予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马强说,今年他家的西红柿亩产达8吨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明年他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多增加收入。
9月23日,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各族农民欢聚一堂,共庆丰收节。
“我将自己养殖的中华鲟带到了活动现场,截至目前,通过订单销售、零散销售,已销售100余条。”养殖户李子阳开心地说。
特色农副产品热销,喜的不止是李子阳。来自亚科瑞克乡的农民艾克拜尔·热合曼带来了鹰嘴豆、金银花、土蜂蜜,也在活动现场大卖。
亩产一千五百九十二公斤
地区花生鲜荚亩产创全国纪录
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王建强) 眼下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9月22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及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新和县农技人员组成专家组,对高标准示范田花生进行测产,测产结果显示,“吉润花13号”花生鲜荚亩产达到1592公斤,创全国纪录。
当天,在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兰干村的库车瑞隆农业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亩高标准花生种植示范田里,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油料高产创建验收办法,对随机抽取的三个10平方米点位进行丈量面积、采摘花生、达磅称重。
“我宣布,‘吉润花13号’花生鲜荚亩产量为1592公斤。”浙江省农科院花生育种研究员李付振宣布最终测产结果。
“花生鲜荚亩产达1592公斤,这在全国鲜荚花生的产量里是最高的。”李付振肯定地说道。
新纪录的诞生,令在场的专家和农民群众欢欣鼓舞。库车瑞隆农业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纪伟激动地说:“花生鲜荚亩产量创纪录,与合作社选用的优良品种和精心管理是分不开的,我们有信心把花生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地区是农业大区,今年,为确保油料供应充足,各地在食用油供应上持续下功夫。各县(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统计显示,花生种植面积为3.57万亩。
今年,库车市种植花生7600亩,在花生种植生产过程中,库车市专门派出农技人员从优良品种选择和田间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引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为花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库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红霞说,“吉润花13号”花生鲜荚亩产创全国纪录,提振了库车市发展花生产业的信心。今后库车市将把花生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延伸花生产业链条,让农民的口袋更鼓,乡村振兴路走得更稳。
拜城县万亩番茄迎丰收
本报拜城讯 (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阿卜杜艾则孜·图尔荪) 眼下,拜城县种植的1.14万亩番茄已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各乡(镇)采收工作陆续展开。
9月21日,在拜城县米吉克乡喀纳依买里村的番茄地里,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番茄采收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隆隆作响,火红的番茄被卷进采收机,滑落到同步而行的拉运车上,一辆辆载满番茄的机车驶出田间开赴加工厂,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米吉克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种植户选择适宜当地生长、抗病性强的农作物,以订单化、规范化种植模式,切实提高产量质量,增加群众收入。今年,米吉克乡种植工业番茄5000余亩,引导种植户合理种植早、中、晚熟品种,避免出现番茄集中成熟、集中交售、种植户交售困难的状况。
当日,记者在晟茂(拜城)果蔬制品有限公司番茄加工车间看到,一颗颗成熟的工业番茄,在生产线上“翻滚”,经过清洗、流送、精选、破碎、打浆、浓缩、杀菌、冷却、灌装等工序,成为优质的番茄丁、番茄酱。
晟茂(拜城)果蔬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倩说:“今年,我们在各个乡(镇)共收购8万吨新鲜番茄,预计今年番茄酱能达到7万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国外,解决了170余人就业。”
木塔力甫·赛买提是米吉克乡团结村农民,他在晟茂(拜城)果蔬制品有限公司工作8年了,平均每月能拿到11000元左右的工资。
近年来,拜城县按照“酸甜苦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成本低、见效快和品质好的高产、优质、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按照“公司+种植户+订单”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真正让特色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定心丸”。
苹果时评
礼赞丰收 共绘乡村振兴景
□冯磊
丰收,是仓廪实、天下安的踏实和心安;丰收,是秋风起、蟹鱼肥的喜悦和欢腾;丰收,更是亿万农民最美的寄托。
在这个满眼尽是丰收景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用勤劳的双手奏响大地欢歌。
这一天,我们歌唱丰收、欢庆丰收,也要歌唱农民,为他们加油点赞。“中国农民丰收节”,不应只看到丰收,还要看到丰收背后是农民的默默付出,是农民脚踏实地的耕耘。正是有了农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当下阿克苏粮食满仓、瓜果飘香、畜禽欢腾、“新鲜”上市的丰收盛景,是农民的汗水给了我们安居乐业的底气。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丰收的礼赞,更是对农民巨大贡献的肯定和赞许。
这一天,不只是农民的丰收节,更是全社会的丰收节。全社会应当参与到享丰收、助增收的行列中来。乡村振兴从来不单单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电商直播、市场联动、外出推介……一项项惠农举措,让“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让农民的口袋鼓了起来,日子美了起来。
庆佳节,颂丰收。让我们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人了解农业、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形成乡村振兴合力,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共同描绘更加壮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