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路
核心提示:行走在阿克苏广袤的土地上,你会发现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礼堂会场……只要音乐声响起,人们便会翩翩起舞,赛乃姆、顶碗盘子舞、萨玛瓦尔舞……种类繁多的舞蹈承载着人们对自由、奔放的渴望;诉说着人们对欢乐、和谐的理解;传递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的愿景。这些祖辈相传的舞蹈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各民族共有的艺术源泉。
顶碗盘子舞:
舞出古老民间艺术的“青春味”
云步遮羞手,垫步掌击盘,腰身修长的女子,用赛乃姆的基本步伐,高举碗盘旋转 ,耸立的白瓷碗稳稳地随着姑娘的身姿飘来移去,组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似天空的行云,如地面的流水。
顶碗盘子舞是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吸纳了民间杂技艺术,粗犷中含有一丝柔情,奔放中透着一种细腻,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流传至今,从烘托节日欢宴的即兴表演,渐渐沉淀为一门艺术,绽放出历久弥新的旺盛生命力。
2010年6月,库车“维吾尔族顶碗盘子舞”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努尔萨罕·巴哈吾东是第四代传承人。
努尔萨罕·巴哈吾东从小跟着当地高水平民间艺人、顶碗盘子舞代表性传承大师买米那木·居买学习顶碗盘子舞。她从民间麦西热甫中吸取精华,将顶碗盘子舞加以改进,形成了更为完善的舞蹈技艺,如今,她能头顶十一只碗自由舞蹈。
现在,孙女再比日古丽·艾合买提成为努尔萨罕·巴哈吾东重点培养的传承人,从小开始唱库车民歌、跳民间舞蹈、练习顶碗盘子舞。
从第一代传承人努尔罕·哈西木到第二代传承人左然木·吾守尔,到第三代传承人买木那木·居买,再到第四代传承人努尔萨罕·巴哈吾东,库车顶碗盘子舞秉承传承和发扬传统,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萨玛瓦尔舞:
“歌舞大熊猫”冲进“荷花奖”终评
7月,库车萨玛瓦尔舞入选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演出,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了更多人对这个“歌舞大熊猫”的关注。
萨玛瓦尔舞从古龟兹人接待宾客的仪式演变而来,“萨玛瓦尔”指的是一种烧水的器具。跳萨玛瓦尔舞,舞者头顶硕大的铜盘,盘上放置一只很大的“萨玛瓦尔”水壶,水壶四周放置一圈茶碗,在乐器伴奏下,舞者随着旋律翩翩起舞。因需要融歌舞与杂技为一体,萨玛瓦尔舞被誉为“歌舞大熊猫”。
2007年3月库车萨玛瓦尔舞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项目传承人为拜克热·卡迪尔,目前由艾合买提·莫来克传承。他的表演与其说是一种舞蹈,不如说是一种功夫。这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表演,像艾合买提·莫来克这样头顶大铜盘,盘中放置水壶、瓷碗,随意舞动,或蹲、或跳、或旋转,能够将萨玛瓦尔舞跳到出神入化的舞者凤毛麟角。
萨玛瓦尔舞练的是舞蹈、是功夫,也是体力。盘子里的东西放置也很讲究,水壶要放中间,八个大碗要分开均匀放置,艾合买提·莫来克这一套顶在头上的家什重达八公斤。
如今,萨玛瓦尔舞入选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演出,艾合买提·莫来克更加严谨认真地排练每一个细节。“这是萨玛瓦尔舞大放异彩的时刻,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艾合买提·莫来克说。
库车赛乃姆:
龟兹文化的艺术瑰宝
赛乃姆也称“赛兰木”,最早的时候是“美女佛”的意思。16世纪,跳着赛乃姆的群众大批迁移到库车定居,这一时期赛乃姆与龟兹乐舞融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赛乃姆艺术。
赛乃姆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它是维吾尔歌舞保留至今最完善、最古老的范本。2022年3月赛乃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库车赛乃姆典雅端庄、婀娜多姿、优美抒情。与其他赛乃姆最显著的区别当属它的“龟兹风味”,它极大地保留了汉唐龟兹舞蹈中的“撼头”、“弄目”、“跷脚”、“弹指”等动作,以及龟兹舞蹈中节奏型强、舞蹈动作结合中原风风格,抒情稳健、风味浓郁,与唐人杜佑在《通典》中所述西域乐舞之情状基本一致。
91岁高龄的代表性传承人那斯尔·奴苏尔非常注重培养下一代,所培养的学徒广泛将传统舞蹈传播至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在婚礼上、在聚会中跳起库车赛乃姆,不少青少年也学习起赛乃姆,有效地保护传承了此项文化瑰宝,让这项舞蹈艺术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