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3年08月22日

二十年坚守 只为保护冰川

本报记者 王拓 实习生 赵佳明

8月13日,记者从温宿县城出发,驱车80公里,穿越阿特奥依纳克牧场,在科其喀尔冰川脚下见到了正在板房前修理车辆的韩海东。

“外出考察的路可不好走,必须用履带车。”韩海东说着,熟练地拿起扳手,紧了紧车上的螺丝。这是他改装的第二辆出行车,也是他坚守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托木尔峰冰川与环境观测站20年的一个见证。

该环境观测站建于2003年,至今已开展了连续20年的冰川野外观测研究,观测项目包括冰川区气象、融水径流、物质平衡、冰川运动、地球化学等。作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环境观测站站长的韩海东,20年来一步步看着观测站从最初的一个帐篷发展到现在的几座小板房,还成为了3个院校的定点科研基地。

记者随着韩海东的手望去,这里距冰川末端只有800米,极目远眺,以研究站为终点,向上25公里多,冰川覆盖了整个山谷。当天,他要深入冰川,对相关冰川仪器进行检查。记者随车前行,一路颠簸不说,还要不断地清理路面。

韩海东告诉记者,这里本来没有路,是他二十年里从步行到开车一次次走出来的。历经两个小时,从驾车到步行,才到达观测点,检修完仪器,韩海东拿出准备好的干粮开始补充体力。“最近的观测点也要半个小时,吃住在野外那是常态。”韩海东说,观测站每天主要进行营地周围的仪器维护、维修和日常的观测工作。

科其喀尔冰川的观测工作每年开始于积雪融化后的四月底,结束于即将开始封冻的十月中旬,每年的野外观测时间五个多月。这五个月,韩海东就住在几间不大的板房里,平常唯一能见到的就是周边放牧的牧民。

牧民艾依提·阿不力克木是这里的常客,他说:“站里安装了净水器,水质好,我经常过来取水,韩站长非常热情,我每次来都会和韩站长聊天解闷。”

坚守20载,韩海东从26岁的小伙子,成为如今46岁的中年大叔,他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冰川。近十年来,包括韩海东在内的科研工作者围绕科其喀尔冰川开展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韩海东说:“我现在主要研究冰川储水和排水的物理机制,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其喀尔冰川消融区储排水系统的结构与演化过程研究》,可马虎不得。”

韩海东表示,托木尔峰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之一,共有冰川509条,冰川总面积达2746平方公里,冰雪储量3500亿立方米,是中国冰川之最。这些冰川雪山是南北疆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许多地表径流的来源,滋润着天山南北水系的发育,也深刻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

“冰川融水养育了我们,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保护它是我的责任,能够研究它是我的荣幸。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在这里,去探寻冰川奥秘,为保护它而努力。”韩海东坚定地说。

--> 2023-08-22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78522.html 1 二十年坚守 只为保护冰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