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王红丽
“孩子们(志愿者)来家里给我理发,看到他们就高兴。”3月3日,在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兰干村,西热普·喀依木老人眯着眼,沉浸在理发的舒适之中。
西热普·喀依木已是97岁高龄,是兰干村最长寿的老人,他有4个女儿1个儿子,孙辈18人, 曾孙辈27人,如今四世同堂。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村里的志愿服务队来看望老人,让西热普·喀依木特别开心,不禁回忆起年轻时的事情。
雷锋精神育家风
上世纪60年代,西热普·喀依木是生产队的劳动能手。“那时候村里号召大家学雷锋,生产队的农活大家都是抢着干、悄悄干,还不留名,邻里互帮互助的氛围很浓。我老伴也是个热心肠,不管谁家有事总是第一个去帮忙。”西热普·喀依木说,自己的老伴会接生,兰干村600多户人家以及邻村的妇女生孩子都会来找她,不分白天黑夜,老伴随叫随到。
“那时候根本没想过收钱收物,村民们会送一些自家的鸡蛋、水果来家里,后来大家一致推选老伴当了村妇女主任,一直干了30多年。”西热普·喀依木说。
如今,西热普·喀依木的外孙女吐尼沙汗·热合曼传承了奶奶的衣钵,在村卫生室上班,成了一名村医。
“接生的技术我还是跟着奶奶学的,2020年8月奶奶去世了。她生前教会了我很多,不仅是技术,重要是怎样做一个好人。”吐尼沙汗·热合曼说,“爷爷奶奶时常叮嘱我,要给村里人做好服务,还要把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提高大家的医疗水平。”
吐尼沙汗·热合曼和爷爷奶奶最亲近,工作之余,她会开车带上爷爷到城区的巴扎上逛逛,做了什么好吃的,也会首先想到爷爷。西热普·喀依木的儿子依祖拉·西热普说:“吐尼沙汗·热合曼孝敬老人、乐于帮助他人,为家里的弟弟妹妹们作了榜样。”
争当时代“活雷锋”
依祖拉·西热普今年63岁,为人勤快,乐于助人。每逢农忙,自家地里的农活干完了,他就会驾驶拖拉机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耕地、播种;农闲时,他又带着村民一起经销核桃增加收入,大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依祖拉·西热普说:“过去父母和老师经常给我们讲,‘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教导我们要做好人做好事。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更应该做像雷锋一样的人。自己富了,也要帮别人一把,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依祖拉·西热普助人为乐的行为也影响着自己的孙女茹克娅·艾合买提,她学会了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还会讲雷锋的故事,懂得了勤俭节约、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等好多道理。
2020年,兰干村荣获自治区级文明村的光荣称号,这里面也有着西热普·喀依木一家的一份力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祖拉·西热普和几个姐妹都主动出力出工、捐款修路,体现了兰干村良好的乡风民俗。
西热普·喀依木的孙子艾合买提·依祖拉说:“我有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是雷锋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干好工作,让爷爷开心、父母放心,把雷锋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