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启动。如何做好农村重点人群健康保障?2月2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地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麦吾拉·麦麦提。
“农村地域广、人口多、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麦吾拉·麦麦提表示,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突出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做到医疗救治“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应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继续做好防疫知识宣传教育,倡导群众勤洗手、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
麦吾拉·麦麦提建议,农村群众赶集或前往农贸市场、超市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且不应摘掉口罩,不随地吐痰。挑选商品或排队结账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注意手卫生,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及时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倡导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购,鼓励无接触交易。
“此外,村内环境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麦吾拉·麦麦提表示,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柴草、禽畜散养,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为滋生各种传染病制造了条件,为村民健康埋下隐患。应做好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产日清,垃圾、污水集中处理;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治理排污渠、臭水塘;家禽、家畜要圈养,各家各户要做到庭院及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如果家里没有自来水或其他清洁流动水源,可请他人用水盆、水瓢、水壶等器具盛水,倒在手上形成流动水冲洗。
麦吾拉·麦麦提说,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主动关心关爱、探视探访邻里,为有需要的乡亲提供代买生活用品、紧急送医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将富余的治疗药品、口罩、消毒用品等分享给急需的乡亲。尽量不要举办大规模家庭聚集性活动,减少亲朋聚餐聚会的次数,缩短聚会时间。探亲访友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沈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