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唐华容 通讯员 袁少腾 图/本报记者 杨硕
水趣盎然、一碧千里,“变”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十年来,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线,建设生态治理先行区,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设计理念,把城市当公园来设计、当景点来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既是见证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绿为魂,以水为魄,51个公园为城市添绿,319个街头绿地为城市铺底,13条穿城而过的水系景观带激活城市的灵魂……十年间,地区7县2市响彻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奋进曲,一幅绿色城市蝶变的宏大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
绿树成荫、曲径通幽,亭台楼阁间,花随风舞、人随歌动……8月6日21时许,记者来到阿克苏市幸福公园看到,孩子们在水边戏水玩耍,大人们或在凉亭内唱歌跳舞,或在健走步道上休闲健身,嬉笑声和公园美景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幸福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近年来,阿克苏市以公园游园建设为重点规模建绿,以小微绿地建设为载体均衡布绿,以边角地复绿为突破见缝插绿。
“幸福公园地处阿克苏市中心地带,寸土寸金,一直以来吸引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从经济效益来说,如果将这作为商业用地开发,确实能为阿克苏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阿克苏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在该地块建设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园绿地。事实证明,这是在‘经济账’和‘生态账’与‘民生账’之间做出的正确选择。”阿克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欢说。
每到周末,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穿梭在亭台水榭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塞外江南的别样景色。公园内鲜花盛开,树木葱茏,三五成群的水鸟在湖中嬉戏,引来大批游客赏景游玩。
乘坐画舫畅游在阿克苏市迎宾公园的景观湖上,只见湖水清洌可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树木花草郁郁葱葱,仿佛置身一幅精美画作之中。很难想象,几年前,迎宾公园所在地还是一片棚户区,基础设施差、居住条件差。
与此相同的还有阿克苏市龙潭湖公园、凤泉河公园,历时十多年的建设让曾经脏乱差的“龙须沟”变成了如今的“大明湖”。
分布在地区各县(市)的公园,也一样极具特色、景色各异。每到夏季,拜城县康其乡阿热勒村的康其湿地公园总是游人如织。这里距离拜城县城只有十分钟车程,每到周末,大家都会来这里领略湿地风情,体验农家生活,享受自然美景。
按照地委、行署的部署,地区各地秉承不遗余力为民谋福祉的宗旨,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让越来越多的“绿色资产”变成老百姓的“生态福利”,将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51个大中型公园,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865.7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26平方米。经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阿克苏已然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块耀眼的“绿色翡翠”。
8月9日清晨,蓝天白云相互辉映,美得让人心醉。吃完早餐,家住阿克苏市温馨花园小区的罗兴安像往常一样,来到家门口附近的街头游园散步,听听孩童们的欢笑声,看看人们在健身,内心充满了幸福的喜悦。
“以前总怀念老家的小公园、绿地,现在不用怀念了,因为现在出门就有绿地,散步、游玩十分方便。”罗兴安说。
就这样用“绣花”功夫还绿于民,“见缝插绿”“拆违见绿”“拆墙透绿”……如今,精致的街头小游园已成为阿克苏的一景,它们星星点点,像宝石般镶嵌在城市各个角落,扮靓了城市。 道路宽了,游园多了,环境美了,漫步阿克苏市大街小巷,树木婆娑、草坪茵茵、鲜花绽放,一幅幅优美的城市景观让人心旷神怡,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
城市建设中,寸土如金,地区各县(市)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边角地,进行街头小型绿地建设,虽然面积不大,但与行道树连成一片,极大改善了城市景观,在绿化、美化城市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拜城县文化宫街头的游园动静功能区分离,一群青少年正在踢球,妇女们伴着热情洋溢的乐曲在游园内的广场上翩然起舞。顺着小桥流水向西,老年人散步,孩童嬉戏,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徐徐展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沙雅县古勒巴格镇休闲广场荷花池中的荷花亭亭玉立,分外诱人,在此赏花的游客按捺不住心中的喜爱之情,纷纷拍照留影。
阿瓦提县幸福广场街角游园种类丰富的体育健身器材,让辛劳了一天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舒展筋骨,强身健体。
库车市金桥超市街头游园植物高低错落有致,与绿意盎然的草坪交映成景,艳红的月季、金叶复叶槭、紫叶矮樱、五角枫等彩叶植物配合两三米的高大法桐突出感官效果。
……
从春暖花开时节的踏青出游赏花,到夏日炎炎的百花争奇斗艳,从秋高气爽时的“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再到白雪皑皑之际的“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街头游园已成为地区各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门见绿、移步入园,可健身、休闲、娱乐、亲近自然……居民享受着这样的健康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各县(市)坚持按照1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布局公园绿地,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水平,构建“出门见绿、步行入园”公园绿地基本服务网络,同时结合老城区改造、老旧房屋改造等,拆房建绿、拆临补绿,开展街头游园建设。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以外的空地、长期闲置的空地、道路节点空地见缝插绿,开展街头绿地全覆盖建设。提升改造宽幅绿化带,拆除围墙开放单位附属绿地,增加城市中心区街头绿地面积。
短短几年时间,地区7县2市已拥有319个城市小游园,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3%,“以小见大”打造新生态模式的公共绿地,以小而美、有温度的改造,让城市焕发勃勃生机。
初秋的阿克苏,所到之处,皆是美景。在阿克苏市多浪河景区散步、锻炼的市民三五成群,还有成群结队的野鸭、白鹭、黑鹳等在波光粼粼的多浪河面或展翅飞翔、或静静伫立,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山水相依是江南特有的景致,阿克苏市这座边境小城,亦是因山水环绕而显得格外灵动。阿克苏市因水得名,因“古丝绸之路”闻名遐迩。近年来,阿克苏市城市建设围绕水做大文章,已基本完成“碧水绕城”的城市生态水系网络,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每天吃完饭都会绕多浪河景区走一圈,有亲朋好友从外地来,我都会带他们到多浪河景区转一转,让他们感受阿克苏的生态和谐之美。”8月8日,在阿克苏市多浪河景区散步的徐明说,十多年前,多浪河景区还是污水满街跑、垃圾遍地撒的“脏水渠”,如今政府出资打造成景观河,不但改变了环境,美化了城市,还带动了旅游,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多浪河景区在阿克苏市有画龙点睛的妙处。景区工程于2006年规划建设,全长7.7公里,分三期建设。目前这里已打造成集文化、休闲、观光、运动、旅游于一体的4A级景区,围绕这条水系工程,两岸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夜幕降临,河道两岸的建筑彩灯点缀,大型摩天轮霓虹闪烁,乘坐摩天轮登高远望,阿克苏市俨然被绿色覆盖,一条条绿色长廊蜿蜒伸展,一座座公园与高楼大厦相映成趣,清澈的水流给城市增添了独特的灵气。
夜幕缓缓降临,华灯初上,乌什县燕泉河景观带在和煦的微风中如梦如幻,岸边树影婆娑,湖面碧波荡漾,经历了一天纷繁喧嚣的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漫步在湖边休闲纳凉。男女老幼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或起舞或聊天,欢声笑语不断。与此同时,阿瓦提县刀郎河景观带、拜城县喀普斯浪河景观带、新和县都护水韵景观带、沙雅县金雁河景观带、温宿县龙泉湖景观带,也正回荡着各族居民的欢声笑语。
十年来,阿克苏各种水系、公园、绿地建设,不仅打造了绿色公共空间,也形成绿色经济综合体,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和模式,吸引了各类经营者,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度。
阿克苏市环球中心是一个集住宅、商铺、广场、游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利用这个综合体空间广阔等特点,市政府引导商贩建立夜市,丰富市民夜生活。每天20时左右,环球中心夜市都会聚集不少纳凉、散步的居民,或三五朋友小聚,或带孩子周边玩耍。市民卡合曼·艾海提说:“现在早夜市开到了家门口,推门见绿,移步见景,公园天天溜达不觉厌,感觉幸福极了。”
一条条穿城而过的水系景观带,印证了阿克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阿克苏的美,触手可及;阿克苏的幸福,温暖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