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中,把雪排在第三位,是不妥的,因那风月一年四季常有,花儿虽然冬季少些,但也有梅花、茶花可看。这大雪可是一年中能见一两次已是幸运,所以改为风月雪花才是。大雪能给所有的人带来由衷的欢喜,就是温柔富贵如贾府,这大雪也给众姐妹带来了欢喜与诗情。《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写众姐妹联诗,是从凤姐一句大白话开始的:“一夜北风紧”,李纨联“开门雪尚飘”。黛玉形容大雪的姿态:“斜风仍故故”,宝玉与她珠联璧合:“清梦转聊聊”。这故故二字有大雪的自然从容,这聊聊二字有大雪的婉转缓慢。宝钗也形容这大雪的从容:“皑皑轻趁步”,黛玉随道:“翦翦舞随腰”。这皑皑二字有宝钗的丰韵,这翦翦二字有黛玉的曼妙。如今品味这几个叠加字,只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且不说大观园中的姐姐妹妹,我等这些凡人也是极喜欢大雪的,也是因了这大雪那种改变一切的童话气质,大雪从天而降,好像一场梦境,一切都在大雪缓慢地飞舞中变了模样,世界的丑陋消失了,只有银色琉璃一样笼罩原野,树是晶莹的、丰盈的,楼房也成了孩子们手下的童话世界,有着圆润的曲线和童稚的趣味,就连那些水泥路也洁白丰盈,让人不忍落脚。平时灰色的喧闹的城市突然寂静下来,公交车与小车都困在大雪中,人们只有放弃乘车,重回古代的生活方式,步行,缓慢地踏雪而行,重新听见大雪在脚下咯吱咯吱发出好听的声音,看到饿极了的喜鹊在树枝上高声地叫唤,把树枝上的雪震得簌簌地落下,这样的声音,这样的场景,使我们恍然如梦,不知今夕何夕。
大雪让一切缓慢下来,所有人都为自己的懒散找到借口。严厉的上司也会像孩子一样露出微笑,如果你迟到给他打电话,他也笑笑地说:“没关系,雪太大了,慢点走。”你心里一热,以为他对你格外关照,其实是大雪改变了一个世故成年人的内心。大雪就有这种感化一切的能力,她从田野开始,涌向城市,然后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日渐干燥的心灵。用一种最纯洁的白色,最本真的品质,在一夜之间覆盖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管这种改变的时间是多么短暂,但一切都发生了,这是不可否认的。大雪进入了泥土,进入了沉睡的花朵,进入了沉静的河流,进入了每一年的尾声。
雪在孩子眼里,永远是神奇欢乐的。孩子们在雪中滚着、尖叫着,把雪团成球狠狠地砸向同伴,雪让他们疯狂,让他们暂时逃脱沉重的课业与父母的责备。父母也会加入这场疯狂的雪仗里,被敏捷的孩子砸得满脸雪水、满头雪花。这时,他们忘记了年龄与责任,只故意沉浸在这难得的欢乐中,孩子们也发现了一个秘密,大雪让父母变得好脾气起来,他们不再连声地督促检查作业,也不再强硬地要求必须先完成作业再到外边玩。如果有一天,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想起这温情的大雪,这亲情的背景,就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还有雪花钻进脖子的清凉。
毛泽东对大雪是俯视的,他以一个伟人的胸怀,高高在上,飞身在苍茫的宇宙,他看到的大雪是全景式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镜头都像是航拍的,俯视一切的。但却是从一个伟人眼中看到,或者说想象到的。他想象自己就像大雪一样,将江山尽揽怀中,他准备改变世界,不是让他一片白色,而是要让世界插遍红旗。大雪,只是赋予了一个伟人的灵感与胸怀。这个让许多人感佩的《沁园春·雪》脱尽风花雪月,有了壮阔之气。如果大雪在《红楼梦》里是柔性的、诗性的,那么在这里却是雄性的,激昂的。大雪帮助一个伟人提前享受了君临一切的气度与场面。
农民总是最务实的,他们从大雪这里看到了好年景,大雪兆丰年,大雪厚厚的,像温暖的棉被盖在麦苗的身上,盖在土地之上;大雪在这里是母性的,她小心翼翼地把麦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生怕冻坏了这些还娇小的宝贝们。这种母性只有农民才能看到、感受到,他们的眼睛忽略了一切外在的诗性,呈现的是最本质的大雪。大雪在这里安静下来,她准备在坚实的土地上做长久地拥抱,与冬天一起,等待春天的第一声鸟叫。
冬至,是冬天真正到了。这句话好像出自一个掌管季节命运的智者,语气平缓而肯定,还带有不容置疑的权威。在我们稍稍怀疑的那一时刻,一阵大风从天而降,把树梢最后的黄叶狂傲地撕扯下来,把他们狠狠地抛向路边。所有的人在这风中都缩了肩膀,低了头,好像这风带有利剑,一不小心就会刺伤自己。这一阵风之后,空气明显地寒冷了,走在路上,脸和耳朵都被风吹得又热又痛,鼻子也开始红起来,这时候走在风里,只有一个字是温暖的,那就是家。我们走得更快了,我们急切地希望走回家里去,那里永远暖暖的,香香的,有我们亲人的体味,还有米饭那永久的清淡的香味。家里的电视上,气象员正在提醒我们:“今天是农历的冬至,全国大面积降温,要注意保暖。”这时我们才感叹,真真的,这老祖宗定的节气还真的非常准确,冬至就是进入三九寒天的开始,冬天就在这一天给所有的人一个下马威,让大家都躲藏起来,互相关心,取暖聊天。西安的朋友发来短信:“青青,今天冬至,真的奇冷,注意保暖。”女儿也在身后说:“妈妈,多穿一点儿。”
冬至是个冷静的句号。就像已经落光了叶子的树,冷漠而安静地站着,时刻有风从树梢溜过去,发出单调的声音。这个句号也很像冬天早晨七点多看到的太阳,刚刚离开地平线,红的圆的,但这种红是一点温度也没有,倒像是八月的月亮刚刚离开山坞,微带着寒意。
这个类似于句号的红色的圆圆的东西,在冬天之前,他是刺目的,光芒如玻璃一样扎得你眼睛很痛,或者他如同君王一样高悬于天空之上,众人对他的仰视也是不被允许的,他咄咄逼人,他高高在上,他光芒四射。只要你注视他,你就有眩晕的感觉,眼前一阵阵地黑暗,光芒太强烈也伤害人。就在冬至前这几天,天气一直是干燥多风的,早晨的天空都像是擦拭过的清明鲜亮,太阳即将跃上天空之前,是温和的,是平静的,几乎是没有光芒的,我们注视他,看到他从红色开始有了光亮,有了蜜一样的黄色,他像一个步入老年的成功男人,身上的光芒渐失,平和从容。这时,东方文化节中道家的出世与佛家的虚无,他同时兼具,他的出现是平静的,不再需要喧嚣与仰视。冬至,让我们看到太阳阴性与美丽。
而冬至前的十几天里,我也欣赏到了最美的月亮。冬至前的月亮是与秋天与夏天完全不一样的。冬天的天空被风吹得特别高远,没有树叶的遮隐,没有了空气中那些水雾,天空退到了最旷远之上,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背景,月亮就在这虚无之下,悬挂着,是的,月亮好像是悬挂在空中,有一种凛冽的光芒,自上而下,不是轻纱,也不是牛奶,更不是水,是一层冰,白色而寒冷的光芒,照彻冬夜。我是每天晚上十一点都要带我家那只叫阿宝的狗,到外面草地去小便。这个时候,月亮都是在中天之上,冬夜特别安静,夜色也比秋天和夏天更加凝重,一切都在闪闪发光的冰冷月亮下潜伏下来,叶子、花朵、虫子、青蛙、蛇、果实、爱情、私语、甚至眼泪。天地一片空茫而荒凉,只有月亮,像智者的炯炯眼睛,在沉静的冬夜更加深入人心。这时的月亮,是不可能引起你任何罗曼司的幻想,你在月亮之下,好像遭遇了一个伟大的智者眼光的催逼,内心一片空白,这样明亮光芒的目光,让你开始心虚,身上也有一阵阵的寒意,我们不时冒出来的自恋、怠慢,这时都被这月亮挤出来了。如果说冬至前的太阳有了阴柔,那么这时的月亮有了雄性的犀利。难道冬天是要让我们看到另一个大自然?也就是说,大自然中的阴阳也不是定性的,在冬天里,阳中有阴,阴中自有了阳。
再说说冬至到来时的树吧。这个时候,在北方一切植物几乎都消失了,只有树,倔强地站立着,和冬天一起,不离不弃。它们干净独立,铅华尽失,只有手臂一样的枝干,向上挺立,表情是倔强与任性的。我最喜欢看冬天高高的杨树上喜鹊搭的窝,在没有叶子的树杈上,这个圆圆的用树枝与野草搭成的窝,是那样可爱,他们就像冬天的家,落在风中,让人对温暖与爱有了幻想。另外,只要不是有风,我们总能看到鸟儿,没有繁密的树叶,我们在冬天里看清楚了这些可爱的生灵,它们的黑眼睛,它们灵巧的翅膀,它们美丽的尾巴,它们搭配得天然而美丽的羽毛……我早晨锻炼时,入迷地盯着它们,特别是灰喜鹊,成群结队地在小山的栎树枝上,跳跃飞翔,可爱的蓝灰色的长尾巴,一闪一闪地。花喜鹊黑白相间的翅膀更加夺目,它们忙碌着,成群地朝自己杨树上的窝飞过去。这时候的树,是那样的温情脉脉,好像这些鸟成了他飞翔的叶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