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阳气渐升而阴寒未尽,此时养生是重中之重。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吴鸿霞提醒,此时天气虽然转暖,但昼夜温差较大,市民要坚持“春捂”,谨慎添减衣物;春困秋乏,人会感到明显困意,保证充足睡眠和舒畅心情,切勿急躁愤怒、闷闷不乐。
穿衣:下厚上薄,不要过早减衣。吴鸿霞说,春为四时之首,亦是一年中保健养生的起点。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此时是流感、肺炎、哮喘的高发期;高血压患者易突发中风、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对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孕产妇及婴幼儿等体质虚弱、免疫力低的人群,要对春寒病的发生做好预防,注意防寒保暖,适量增减衣物,有效避免风寒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运动:节奏和缓,微微出汗为佳。“汗为心之液”,大汗会损伤心阳。吴鸿霞说:“随着气温回升,市民可根据年龄及自身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舒缓的运动放松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饮食:增甘少酸,方能养肝护肝。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饮食调养要考虑阳气初生,膳食搭配原则为高蛋白、高维生素、充足热量的均衡饮食。宜食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如韭菜、葱、蒜、豆豉、蘑菇、鸡肉、大枣、牛奶、蜂蜜、香菜等;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药食,如枸杞子、丹参、山药、百合、银耳、佛手等。“春季气候干燥,补充水分也很重要。”吴鸿霞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水,可根据气候变化及运动量适当调整;少喝酸梅汁、橙汁、柠檬汁等酸性饮料。
预防过敏性疾病:“春季是鼻炎、皮肤病、哮喘等各类过敏性疾病高发季节。”吴鸿霞建议,坚持规律且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避免过敏性疾病发生。应尽量少接触过敏原,如果是食物过敏,则需要忌食此类食物,多吃新鲜蔬果。若过敏原是尘螨、花粉等,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阻止疾病加重、降低多种过敏性疾病并发的风险,戴口罩是最简便的措施。
(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曹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