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让古河暴涨的洪水拍打着堤岸,一浪高过一浪,安全绳索上的消防员被猛烈的洪水瞬间打翻,他抱紧绳索奋力挣扎。洪水淹没了他的身体,将他戴着白色安全帽的头一次次拍进混浊的水里……
拍下这段视频的是库车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建强,他扛着摄像机流下眼泪。“我能做的只有用镜头记录好他们。”他说。
消防员洪水中营救被困群众的短视频传到网上后,瞬间走红,点赞量超过1.2亿人次。视频中的消防员是库车市长宁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李运飞,今年33岁,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七届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2021年11月5日,李运飞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三次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时间回到2018年6月23日凌晨,库车市突降暴雨,喀让古河河水暴涨,奔腾的河水如咆哮的巨兽,从上游汹涌席卷而下,掺杂着树枝、碎石、土块,浊浪排空、水势腾涌,开着三轮拖拉机准备回河对岸取粮食的乌尊镇居民李忠起、张总凤夫妇被困洪水中。
库车市长宁路消防救援站接警后,李运飞迅速和队员们赶到现场,只见洪水宽40余米,李忠起夫妇站在距离河岸20米左右的拖拉机车座上向他们招手,此时拖拉机机头已被洪水淹没。
洪水还在暴涨,拖拉机随时都有被洪水淹没和打翻的可能。李运飞第一反应是下河救人,经咨询村民得知,绕到对岸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情况紧急,李运飞果断请缨下水救人。
“我会游泳,我有经验,我上!”
“我从小在河边长大,让我上!”……
熟悉水性的队员纷纷请缨,他们一脸坚定,话语掷地有声。
树枝、杂草随着洪水横冲直撞,卡在拖拉机上,这更增加了拖拉机的负荷,李忠起夫妇不断地清理被洪水冲上拖拉机的杂物。
河水还在暴涨,水流还在加速。出于安全考虑,领队决定用抛投器抛投绳索。此时是11时许,横向风速猛然增大,抛投器与绳索一起被冲入洪流。
面对一次次抛投失败,李运飞的心情像河水一样急切。“再不下就来不及了!”拖拉机已经倾斜,随时可能发生侧翻。
李运飞和队员李龙龙准备下水营救,他们检查救生衣,系好安全绳,手拿救援木棍,跳进湍急汹涌的洪水,慢慢向拖拉机处推进。河底地势复杂,上游急速而下的洪水掺杂着杂物不断冲击他们的身体,他们的每一步都无比艰难。
洪水将他们打翻、他们站起,打翻、再站起……经过30多分钟的尝试和努力,他们仍然无法靠近被困人员。队友合力把他们拉上岸,第一次救援无果。
此时,河对岸有群众经过,消防员利用抛投器将绳索抛投至河对岸,指导群众将绳索固定好,在两岸搭建起保护绳索。
回到岸上的李运飞体力殆尽,他趴在岸边看着洪水和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两个老人,稍作调整后再次坚定地说:“我再试试!”
“不行,指导员,你体力消耗太大,还是我上。”
“让我来!”
“你们水性没我好。”话音还没落,李运飞已走进洪水中,沿着绳索慢慢靠近被困群众。
10米,9米,8米……就在距离被困群众只有3—5米的地方,风势陡然增大,水位再次暴涨,洪流猛然击打在李运飞身上,他瞬间失去平衡被打翻在洪水中。他牢牢抱紧绳索,像一块浮木被洪水甩来甩去,一次次尝试站起来,又一次次倒下,洪水灌进他的嘴里、肺里……
“快抓住绳子!”
“快把头仰起来!”
“脚下用力!”……
岸上的队员焦急地呼喊着,而李运飞的意识开始模糊。
“别过来,快回去,危险啊孩子……”
隐约中,李运飞听到被困群众的喊话,这带着哭腔的声音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我不能倒下,我一定要救他们!”
最终,被困群众获救了,李运飞却被送进医院。洪水呛入他的呼吸道,夹杂着沙子和小碎石灌进他的胃里。
“看着你一次次被洪水淹没,我哭着喊着让你别来了,可是水流的声音太大了,你根本听不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摆手……为了救我们两个老人,害你被冲走不值当,谁家的孩子不是父母养的……”获救的张总凤泣不成声。
李运飞却说是被困群众的喊声唤醒了他,给了他再度搏击洪流的力量。“他们太善良了,我一定要救他们。”他说。
李运飞小时候有过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那一年他五岁,村里像往常一样传来卖菜的吆喝声,母亲买回菜做好饭,怎么也没想到这些菜上残留的农药会给家里带来灭顶之灾。
吃过饭后不久,李运飞和二姐出现中毒症状,被急匆匆送往医院。到医院时,比他大一岁的二姐已经失去生命,医生判断他生还的希望渺茫。父母抱着他去上级医院求诊,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连医生都说他命大。
李运飞说:“我命大,因为我身上有使命,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使命是什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事消防救援工作9年来,李运飞参与处置应急救援任务1200余次,解救被困人员14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水火英雄”。
2019年,根据鲍尔吉·原野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的电影《烈火英雄》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片中有一段:大火步步逼近,年轻的消防员哭着问:“队长,我们现在怎么办,我们在这等死吗?我不能死啊!”队长努力控制情绪安抚队员,拿出手机让队员给家人留下一段话:“要让家人知道我们干了什么,父母在的和父母说,有孩子的跟孩子说!”
英雄在哪里?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
2017年5月6日7时45分,这时候的库车还在沉睡,危险却悄然逼近。
位于该县的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大火,重污油罐沸溢爆燃,火势迅速向周围原油储罐蔓延,严重威胁到毗邻的6家化工企业内危险化学品储罐。如果火势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现场情况危急,火势冲天、浓烟滚滚,稍一靠近就炙烤难耐。
“上!”顶着高温和烈焰,李运飞带领两名队员登上沸溢爆燃状态下的重污油罐加热炉第二层,在离火灾核心区域仅10米左右的位置架设自摆炮进行冷却控火,将火势死死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为成功扑救火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火势慢慢得到控制,从加热炉上下来的李运飞整个人虚脱了,他的眉毛、头发被烤得卷曲起来。稍作休息后,他感觉自己的体力得到恢复,又冲进现场逐一检查火患。
参战队员任增年至今记得李运飞说的一句话:“这种时候我们不上谁上?大家跟我上!”
大火被扑灭了,李运飞脱下消防服时才感觉到全身灼痛,他知道,跟他一起上加热炉的战友一定也被灼伤了,但他们谁都没有说。
2020年6月4日,库车市一物流园下水井管道爆裂,在井下作业的3名管道抢修人员中毒昏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李运飞赶到现场时侦察发现井口很窄,井下缺氧、能见度低、有毒气体浓度较高,大量污水从水管爆裂处喷涌而出,给救援造成极大困难。
时间紧急,救人刻不容缓,李运飞立即用绳索吊下两个空气呼吸气瓶向井下输送氧气,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命保障,并安排人不间断向井下喊话,争取唤醒昏迷中的被困人员。
“我下!”李运飞让队员在井口搭建好救援三脚架,他则戴上空气呼吸器面罩,携带救生吊带,挂上安全挂钩,采取“倒挂金钩”的方式下到7米深的井底。
此时,被困人员只剩下微弱的生命特征。李运飞给被困人员穿上救生吊带,用尽全力协助井上队友将被困人员推向井口,被困人员相继获救。
当李运飞被队友拉上地面时,他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我先上。”“我有经验。”“我是干部我先上。”……每次在救援现场,李运飞总会给自己找到第一个上阵的理由。也正是作为指导员的他身体力行、逆流而上,一次又一次鼓舞着参战队员,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
消防队员唐忠森对2020年的一个夏日记忆犹新。当时库车市一小区11楼着火,多人被困。消防人员到达现场时,浓烟滚滚,火苗四蹿,楼上求救声此起彼伏。
情况危急,李运飞当即带着攻坚组冲上楼。进攻一次次被高温热浪逼退,在黑烟弥漫、热浪逼人的楼道里,唐忠森开始恐惧。
“这种时候我们不上谁上?大家跟我上!”李运飞冲锋在前,坚定有力的声音给了唐忠森莫大的鼓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大火被扑灭,群众全部被安全救出。
消防队员吐尔洪·吐地说起李运飞满是钦佩。“我们的队伍特别温暖,指导员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好。他有着丰富的救援经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快速准确地对救援现场作出判断,指挥到位,每次他都带头先上。跟着他,我们充满干劲。”
2014年,李运飞被调整到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新和县大队任参谋,主要负责防火检查工作。这让他十分不适,没多久就向上级申请重回一线,领导再三考虑后同意了他的申请,他又回到了让他热血沸腾的一线。
李运飞老家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父亲曾是南京某部队的一名坦克兵,他教导李运飞做人要坚强,做事要利索。在李运飞的印象中,父亲为人做事处处都带着部队的作风,坚毅、果断、稳重,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让他从小就有了参军的梦想。
李运飞的大姐很小就患病,父亲带着女儿到处寻医问药,当时没有医保,家里欠下不少外债。为了还债,父亲外出打工,家里十几亩地、两头牛、三个孩子的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李运飞5岁开始就成了家里的小帮手,帮着打麦子、踩麦垛、拔草、喂牛、砍柴生火;8岁多开着拖拉机犁地;初中住校,每次回家都用铡刀铡够牛吃一周的草料才放心返校。
艰辛的成长经历磨炼了李运飞顽强的意志力。
2008年高考,他报考了新疆师范大学,一张录取通知书使他与新疆结缘。第一次坐火车到新疆,过了嘉峪关他开始忐忑不安,火车走了一天一夜视野里尽是戈壁沙漠,没见着一个人,直到火车驶进乌鲁木齐,他才放下心来。
上课第一天,老师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作自我介绍,他说得开心,可同学们一个个茫然地看着他。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口音重,别人一句没听懂,于是开始苦练普通话。
2012年大学毕业前,部队到大学招消防干部,李运飞报名参军。当他打电话告诉父亲这个消息时,父亲只说了六个字:“你去吧,好好干!”
李运飞通过笔试、面试顺利入伍,怀着儿时的梦想走进军营。
在李运飞的履历表上有一段是这样的:
2012.08-2012.12 天津警官培训基地,学员
2012.12-2013.04 阿克苏地区公安消防支队培训基地,学员
2013.04-2013.08 和田地区公安消防支队肖尔巴格中队,见习学员
正是这段经历,使李运飞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他经历了第一次叠“豆腐块”、第一次体能训练、第一次使用消防设备、第一次出警……也经历了第一次受处罚。
那是2013年12月一个凌晨的紧急集合,李运飞没按时到达,教官惩罚迟到的他在雪地连做20分钟俯卧撑。寒夜中,他的手指冻得通红,后来还脱了一次皮。这让他牢牢铭记“令行禁止”是一名军人必备的素质。
从那以后,李运飞每天提前起床,集合站队用秒表,上厕所倒计时,进行严格的时间训练。别人休息时,他反复琢磨训练科目,体会动作要领,身上的伤疤破了又结、结了又破。一年后,在无数次的摸爬滚打中,他由一名新训学员蜕变成一名业务过硬的消防尖兵。
2013年,李运飞被分配到新和县消防救援大队当排长,出任务回来,队员们倒在床上就睡,他却要出去锻炼。
“排长,我们都累瘫了,你咋不累呢?”队员问。
“一日不练,如隔三秋。每天少练一会,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松懈下来。现在少流一点汗,战斗时可能会要命!”李运飞说。
“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李运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训练场上,他对队员们毫不留情,什么训练累、什么训练苦、什么在灭火救援中实用就练什么,队员们常常在背后叫他“大黑哥”。
库车市长宁路消防救援站装备技师任增年说:“指导员对自己狠,对队员也狠,往往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到掌握动作要领才停下。无论在工作、训练、学习、生活中,他都常说一句‘跟我来,看我的’,让队员们学有样子、干有目标。”
对李运飞来说,对队员最好的爱就是让他们练就一身消防救援硬本领。但在生活中,他像一位大哥一样,给予队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有一次,消防队员李鹏威因为家里出了点事情绪低落,李运飞觉察后找到李鹏威谈心。“指导员不厌其烦地安抚我,给我倒水抹泪,甚至坐在床前守了我整整一晚上,让我非常感动。”李鹏威说,李运飞给予队员家人一样的温暖,是大家心中的“暖男黑哥”。
1992年出生的褚敏已习惯一个人扛起家里大事小事,她和李运飞已有两个孩子,可是两人的结婚照至今没有拍。
李运飞和褚敏热恋时,将自己想留疆工作的想法告诉了褚敏,褚敏回答:“好吧。”这一句“好吧”,让他们与阿克苏结下不解之缘。
2014年,褚敏只身来到阿克苏,成了一名人民教师。2015年12月28日,两人领了结婚证。那天,李运飞向褚敏承诺:“等忙完这一阵子,我一定为咱们补办一场漂漂亮亮的婚礼。”
这一等就是两年。2017年7月,李运飞和褚敏回到李运飞的老家安徽举办婚礼。当天,穿着礼服的李运飞刚从花车上把新娘抱下来,就接到队里的电话被紧急召回。
婚礼草草结束,李运飞当日归队。
李运飞没有愧对过身上的火焰蓝,唯独愧对家人。
2017年10月,褚敏怀孕3个月,妊娠反应厉害,吃什么吐什么,甚至喝水也吐。当时李运飞正在巴州参加一起火灾救援,一忙就是两天两夜,第三天才想起给妻子打电话,一拨通电话,那头就传来妻子的哭声。得知褚敏已经住院两天,身边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李运飞的眼圈瞬间红了。
褚敏知道丈夫工作忙,产前让妈妈来家中照顾她。2018年3月29日,李运飞接到岳母的电话,褚敏就要生产了,他连夜赶到医院,却被告知妻子羊水浑浊,孩子有可能保不住。这个铁血男儿瞬间崩溃,自责、愧疚让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幸运的是,这个孩子的生命力和李运飞一样顽强,健健康康地来到了人世。
这一次是李运飞陪妻子时间最长的一次,整整30天。然而,孩子28天时,因为患肺炎又住进医院。两天后,孩子还在住院,李运飞的假期却到了。“我走的时候,她一直哭,我头都没敢回。”李运飞说。
2021年7月8日,是李运飞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日子。他坐着火车赶到阿克苏时,孩子已经出生了。
这一次他只陪了妻子7天,就返回了岗位。
对褚敏来说,选择了嫁给消防员,就要无条件支持他的事业。“每次灭火救援,他总轻描淡写,事后我才知道有多危险。”褚敏说,虽然很担心李运飞的安全,但却打心眼儿里为他骄傲。
那次洪水救人,李运飞一直没告诉褚敏受伤住院的事情,后来褚敏看到新闻报道才知道。“我几乎不看电视,害怕看到消防救援的危险场面,那些画面我看一次揪心一次、心疼一次、难过一次。我不能阻止他去冲锋,因为那是他的梦想和责任。”
因为李运飞工作的特殊性,与家人见面都是奢侈的事。两个孩子见他的次数屈指可数,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褚敏扛着。
李运飞欠褚敏的、欠孩子的,也欠父母的。结婚5年来,李运飞夫妇从未与父母共度过一个春节。2020年春节前夕,他们准备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时,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李运飞转身投入到抗击疫情中。
父母的爱最深沉,也最无私。李运飞的父母从电视上看到儿子在洪水中冒险救人的画面后沉默良久,然后说了句:“这小子没丢人!”
2019年,消防主题微电影《天山下的火焰蓝》受到网友的关注,这部短片正是根据李运飞的真实故事改编。故事讲述了一名维吾尔族小姑娘在一场火灾中失去双亲,被送进福利院,闷闷不乐,性格孤僻,参与此次火灾扑救的消防员主动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她走出失去双亲的阴霾,两人建立起深厚的父女情。
小姑娘原型是库车市儿童福利院的努尔曼古丽,她从小失去双亲,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运飞与她结下不解之缘,他暗下决心,要尽己所能去帮助她。李运飞将这个想法告诉褚敏,褚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运飞用点滴关怀温暖着努尔曼古丽的心,她亲切地称呼李运飞为“李爸爸”。这个“爸爸”,李运飞已经当了8年。
李运飞与古丽加马力·艾买尔家的缘分始于2013年4月,当时他们2岁的儿子不慎掉进7米深的枯井里,李运飞和队员们齐心协力将孩子救出。见他家生活困难,李运飞和队员们出钱出力帮助他家卖水果增加收入,还主动联系酒店,帮他家承包酒店水果的配送。现在,古丽加马力·艾买尔家的水果生意越来越好,还买了楼房,生活大变样。古丽加马力·艾买尔逢人便说,没有消防员的帮助,就没有他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消防员就是他们的亲人。
在2018年那次洪水救援后,李运飞主动帮扶李忠起夫妇,给他们送去种子、化肥等,帮助他们拾棉花,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张总凤说:“小李不仅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还帮助我们改善生活,是我们的恩人,也是亲人。”
工作以来,李运飞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慰问老人、爱心捐助等活动,先后资助孤儿6名,帮助困难群众20余人,捐款、捐物200余次。
面对一身的荣誉,李运飞淡然处之,他心中承载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幸福。在炽热的火场上,他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用行动忠实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在冰冷的洪水中,他不畏艰险,为被困群众带去一线生机;在需要帮扶的群众面前,他爱心化雨,润物无声……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李运飞的生命因为消防而流光溢彩,在天山脚下这片热土上继续演绎着不一样的水火人生。
致敬,中国火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