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2年03月17日

生态受保护 林业增效益 百姓得实惠

——地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徐龙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阿克苏百万亩林木又将披上新绿,展露笑颜。

美景的背后,是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懈努力。

去年以来,地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地、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并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特点的工作方法,做到念好“林”“护”“果”三字经,使得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

“林”上精准发力

初春的阿克苏,草木初萌。走在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点,映入眼帘的一行行、一排排小树苗正萌芽发枝,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些是我们去年栽种的树苗,都成活了,不但荒漠变成了绿洲,野生动植物也多了起来。”3月11日,地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科科长马存旭说,随着“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风沙少了,降雨量多了,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作为一名老林业人,他感觉特别自豪。

让亘古荒原变成茫茫绿洲,是地区各族群众一直以来的憧憬。近年来,地区以“林”为切入点,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接续推进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2015年以来,举全地区之力,启动实施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和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在沙漠边缘构筑起集造林绿化、封育保护、水源涵养、防风治沙于一体的生态安全屏障。

“十三五”以来,地区累计植树造林338万亩,补植补种城市绿化苗木606.83万株,新增城镇绿地263.2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53%。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地区在“林”上精准发力带来的丰硕成果。

如今,地区已构建起城市、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护”上多点突破

入春以来,柯坪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阿迪力·努尔经常去308省道巡林,林长”这个身份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每周我至少要来巡查一次,统筹做好火灾隐患排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打通林木资源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他说。

阿迪力·努尔是地区4405名林长中的一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地区以推行林长制为契机,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各地加大天然林、草地、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把林长制工作落细落实,不仅推动生态治理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还让大美阿克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地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森林草原督查和加强林草有害生物统防统治等举措,让1117万亩国家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率达98.94%。同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天然草原禁牧835万亩、草畜平衡3794万亩,森林总面积达173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4%。

如今,地区各地森林草原区域管护实现全覆盖,野生动物数量与日俱增、种类日渐丰富,塔里木兔、沙漠赤狐、黄羊随处可见,就连昔日难觅踪迹的雪豹、棕熊等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果”上做足文章

如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地区给出自己的答案:坚持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通过种植核桃、红枣、苹果、香梨等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

“自种植苹果、核桃以来,我家的收入年年增加,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3月15日,温宿县柯柯牙镇萨依巴格村农民亚库甫·玉素甫说,他种植了10亩苹果、12亩核桃,年收入5万余元。

地区立足特色林果资源,逐步形成以核桃、红枣、苹果、香梨等为主,其他时令鲜果为补充的产业布局。2021年,地区果品总产量252.6万吨,林果面积居全疆第二,产量及产值居全疆第一,林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

口袋鼓、农民富。地区大力推动林草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稳定林果种植面积,调整种植结构,提升鲜食果品四季均衡上市供给保障能力。

下一步,地区将继续大力提升林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林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林果业品种布局科学化、果品品质优质化、产业链一体化,拓展疆内疆外销售“两张网”建设,让阿克苏特色林果香飘四海。

--> 2022-03-17 ——地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报道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62554.html 1 生态受保护 林业增效益 百姓得实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