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长假,都应该留点儿时间读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正如博尔赫斯在《沙之书》中所隐喻的,在永恒与未知的广袤之中,无穷无尽的不确定,在打开书本前是无从知晓的。时代发展越快,我们越要阅读,用自己的步伐去丈量这个时代。
我们从一些出版机构收集了2022年新书书单,其中有些书年初已经与读者见面,有些书则还要等上一段时间。这是一份“种草”的书单,从中可以窥见出版界的关注热点,以及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社会关切,希望能为你的阅读计划添砖加瓦。
名家新作
丰富厚重有情有趣
一批名家新作,从不同侧面展现中国城市与乡村、历史与现实以及时代变迁中人的命运,内容丰富厚重,有情有趣。
作家出版社新推出的《多瑙河峡谷》是文化学者冯骥才五部中短篇小说新作集,淋漓讲述现代都市奇诡世相、幽微人心。其中《多瑙河峡谷》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苦恋,叩问人生,探究命运。《枯井》记录人在濒临绝境之际倾诉的心灵隐秘。五个故事曲折跌宕,在真切的现实中引入梦幻、奇幻、奇遇等因素,可谓“亦真亦幻”,引导读者靠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拼凑出隐秘的部分,是作家一次崭新而成功的文学尝试。
同时推出的还有冯骥才开年全新随笔集《画室一洞天》,书中76篇短文,以作家的画室为发散点,纪事状人、谈古论今、抉奥阐幽,记述自身的艺术生涯和精神生命,披露灵魂的奥秘,既有情趣更富情怀,直抒胸臆中兼有关于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这本书也是他的随笔集《书房一世界》的姊妹书。
译林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通往父亲之路》是作家叶兆言回归写作初心,以其六十余载生命体验,首度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也是一场探讨父子关系的文学漫旅。
“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张左发现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进过张希夷。”张左、张希夷、魏仁三代人,是父子或师徒,有恩有情,也有离合疏近。父与子,是肉身交替,还是精神的承传相继?“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李尔王”与1979》是作家薛忆沩计划近期出版的长篇小说新作,作品还原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庭状况,与同样观照二十世纪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通往父亲之路》,或可对照阅读。
作家孙甘露以知识分子在信仰燃烧年代生死抉择为主题的《千里江山图》也计划于今年推出。作品以知识分子的从容献身展现信仰的强大感召,以精致舒朗的故事书写历史的宏阔辽远,在更深层面上展现历史进程的惊心动魄、慷慨悲壮,凸显革命激流中绽放的青春之花。
作家鲁敏现实主义长篇《金色河流》计划于上半年推出,以40万字篇幅,聚焦4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
“人的一生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奇遇,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等等,我虽是平民百姓,也有一大堆趣事可说。”
杨苡今年103岁了,她的哥哥杨宪益是著名翻译家,丈夫赵瑞蕻为南京大学教授。《杨苡口述史》计划今年下半年出版,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历时十年,与杨苡对坐漫谈,一个世纪的人和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这是百岁老人献给这个带给她眼泪和幸运的世纪的礼物。
在引进文学作品方面,《非洲短篇小说选集》将推出新版,这就是那本独家收录2021年诺奖得主古尔纳作品、曾被全网搜索的书。它是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甄选列编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它让我们看到,非洲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出版品牌“新民说”近年推出塞巴尔德作品系列,2022年将更新至《乡村别墅中的住所》,他再度纯熟地模糊了传记、散文与游记的边界,在一段乡村风光的漫步中思考与讲述。
主题出版紧扣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冬奥会要动起来,也可以读起来。今年,围绕冬奥会等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的主题出版物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纪实文学催人奋进,冬奥知识精彩有趣。近日,首部系统呈现百年冬奥史(24届)瑰丽画卷的图书《从夏蒙尼到北京:冬奥百年》中、英文版由人民出版社同步推出,在全球发行。该书系统介绍了历届冬奥会的基本情况、赛事设置、精彩片段以及传奇人物,重点选取众多冬奥百年历史上有特点、有趣味的人和事进行讲述;既是介绍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发展、演变历史的科普读物,也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故事的精彩集锦。
1月14日,《冬奥中文100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本面向各国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人群的语言服务手册。
《酷!冰雪运动》(全4册)以单板滑雪、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四项北京冬奥热门运动为主题,引导小读者认识体育运动的快乐。
记录“中国第一农民城”发展历程、书写中国基层农民创业发展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城》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十八大以来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镇改市”——温州龙港的发展为主线,全面讲述了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真实历史,为奋斗留下炽热而凝重的记录。作者朱晓军是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他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写作一直备受瞩目。在《中国农民城》中,每个人物都在用生命和梦想书写着传奇。
胡绳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撰写的《大师是怎样炼成的——石仲泉谈胡绳》近日推出。全书纵横驰骋,既大手笔勾勒胡绳由“神童”炼成大师的人生轨迹,又走进其思想情感世界的深处,全方位展示了一位学者一生在学术上“尘凡多变敢求真”,不断向一个又一个学术高峰攀登,成为大师的过程,呈现了胡绳独特的学术特质、政治智慧和闪光的人格魅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家小书。
南京是软件名城。近日,以软件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长篇纪实文学《软件之路》推出,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人文情怀和历史担当的纪实文学作品,为南京的软件产业发展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录。从文学的角度看,该书汲取非虚构和口述史的写作方法,是纪实文学写作的一次创新,故事性、趣味性较强,全书偏重于叙说相关人物的创新创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趣味横生。
科学普及直面前沿拥抱新风口
刚刚过去的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随着微软、苹果、腾讯、华为等国内外企业相继进军布局,“元宇宙”这一全新互联网形态浪潮席卷全球,引爆了资本的热情。科技巨头争做“头号玩家”引发出版界关注,《元宇宙》《元宇宙通证》《元宇宙新经济》《解码元宇宙:未来经济与投资》等相关研究著作陆续面世。
新推出的《元宇宙大投资》是中译出版社继《元宇宙》《元宇宙通证》后元宇宙三部曲又一作品。20家全球科技巨头布局元宇宙案例,6张元宇宙大投资全析彩图,系统解析Facebook、字节跳动、微软、腾讯等为何迅速布局元宇宙,指导元宇宙投资行为,锚定元宇宙投资独特价值。元宇宙是需要科技与人文共同进化的,互联网并未进化的伦理部分,元宇宙的升维或许能带来更多的治理智慧。
计划3月份出版的《元宇宙教育》,是一部专业的教育论述,讲述元宇宙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通过问答的方式,充分展现元宇宙思维,构建未来教育完整图景,阐述了如何在元宇宙中实现教育场景的根本变革。
“元宇宙是向善还是向恶?”“从我意识到这个问题起,我就决定做一个实践者。不是说元宇宙会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而是通过元宇宙技术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以小说《北京折叠》成名的郝景芳今年将推出《元宇宙向善》,内容选自郝景芳在2021年底举办的《<元宇宙折叠>跨年演讲》,层层深入探讨了“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同时讨论了类似“元宇宙是不是骗局”“元宇宙带来的是善还是恐怖”“元宇宙会更平等还是更折叠”等大众对元宇宙的疑问,可谓是有关元宇宙15个灵魂问题的解答。
阅读并不总是沉重严肃的,有趣的新知赋予日常生活以更广阔的景深、更丰富的景致。
中国画报出版社计划今年推出的《器物通史(全六册)》,探究人类和器物之间绵延2500年的关系,研究人类主体世界和物质对象世界如何互相影响,互相塑造,是50多名知名学者铸就的人类世界与器物世界的扛鼎史。
过去2500年间,人们如何认知、开发、生产、交易和使用颜色,以增强政治、宗教和艺术表现力?《色彩通史》是首部探讨颜色如何影响世界的历史书:从食物、自然界到室内设计和建筑,从物品、艺术到人体,从我们思维的观察方式到语言的创造方式,等等,涉及多个主题,如色彩哲学和科学、颜色技术和贸易、权力与身份、身体和衣服、语言和心理学、文学和表演艺术、建筑和室内设计,以及手工艺品等。
《一看就懂的博物知识课》则是“双减“背景下给孩子的博物知识指南,包括《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家具》和《工艺品》,6位一线学者将带来正统的博物知识课。
有趣的《中文打字机》以中文打字机为对象,通过讲述中文打字机的发明历程,探索了中文改造自身以适应科技世界发展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近一个世纪的过程中,中文使用者为发明合适的中文打字机而经历种种尝试、失败和成功的故事,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权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重新获得独特地位。
《中世纪的身体》是一本从人类身体的角度解读中世纪历史、艺术、医学的研究专著。本书依次从头部、五感、皮肤、骨头、心脏、血液、手等方面解读了中世纪的人们思考、探索、感受身体自我的方式,以探索中世纪的历史和社会观念。
新近出版的《红山动物园是我家》,则从饲养员的角度讲述那些温馨、有趣又令人难忘的故事,而读者将在这些故事里领悟尊重自然、关爱动物、敬畏生命的意义,如果你喜欢这种“腔调”,也可以把《熊在吗》一起带走。据《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