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陈露露 通讯员 汤攀) 随着“双十一”的来临,各大电商促销活动、直播带货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跃跃欲试。11月1日,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双十一”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注意区分定金和订金,规避消费风险。
消费者要按需购买,提前做好规划,明确预售定金和尾款支付规则。定金和订金要分清,定金是一种带有预定性质的合同,买方违约不会退还,而订金则不具备定金所具有的担保性质,订金可以退。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务必考虑清楚再下单,以免事后维权困难。
在直播带货模式下,消费者更容易冲动下单。消费者不要只听信主播的口头介绍,或因价格优惠就直接下单,购买前先仔细了解产品的成分、功效、适用人群等信息,多渠道查看商品评价,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商品。
今年“双十一”大促销分为多个阶段进行,不同阶段的优惠价格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在下单前可以先咨询客服,多进行价格对比。部分商品页面显示的优惠价格需要凑满几单才能享受,红包、优惠券等也有使用限制。消费者要仔细阅读促销规则,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对比价格,注意区分到手价、尾款价、预售价等计价方式,明确红包、优惠券的使用范围和期限,避免落入价格陷阱。
消费者要提高财产安全意识,通过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或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扫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网站,要慎重支付。
“双十一”期间,交易量的激增可能导致商家备货不足,不能按期发货,快递派送也不如平常及时。消费者要提前和商家明确发货时间,对于急需品、生鲜食品等,要注意避开物流高峰期。收到物品后当场验货,确认完好无损并符合约定后再签收。
消费者要提前了解退换货政策,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相关购物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收据,以备日后出现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及时联系商家处理,协商不成可向平台、消保委或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