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1年06月28日

那些铭刻于心的红色记忆

□华丽

红色电影于我而言,是记忆长河中最闪亮的星辰,无论时间过去多少年,无论世事如何变换,都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底,照耀我前行的方向。

回想小时候,最令我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电影了。只要听说晚上有电影,我和小伙伴们早早就跑到村口的老榆树下,踮起脚尖向来时的路上不停张望。当骑着自行车的放映员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一帮人欢呼起来、雀跃起来。何止是一群孩子,大人们也一样欢喜。各家各户早早就吃过了晚饭,原先空旷的场地上摆满了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板凳,人们交谈着、等待着,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白色的幕布挂起来了,天色也暗了下来。随着放映机的启动, 银幕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画面。通过这一方小小的银幕,我观看了《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红色娘子军》《上甘岭》等一系列红色电影,见识了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知道了少年英雄潘冬子,感佩于临危不惧的优秀报务员李侠……

那些年,人们热衷于看电影,常常被影片中的某个细节、某些片段感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英雄儿女》中,每次看到王成手握爆破筒,独自一人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对着报话机急切地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然后纵身一跃,扑向蜂拥而上的敌群时,我的眼泪就会“刷”地一下流出来。

董存瑞在危急关头用手托起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然后毅然拉开导火索。碉堡炸掉了,隆化解放了。这个长得黑黝黝的小个子战士,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的青春岁月。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下,谁的心潮能不起伏?谁的热泪能不潸然?

江姐,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杰出的共产党人。尽管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折磨和酷刑,仍然忠贞不渝,仍然乐观坚强,仍然对革命充满信心。每当影片演到江姐和同志们手挽着手,高昂着头颅,走在《国际歌》的悲壮旋律中,走在黎明前的晨曦里,走向刑场的枪口那一幕时,我的眼眶就会盈满泪水,更多的是对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的敬仰。

一部部红色电影、一位位英雄人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深深地植入了我的骨髓。

不光是电影中的人物、故事感人肺腑,深入人心,影片中那些优秀的歌曲,同样令人着迷,百听不厌。时至今日,与朋友们一起唱歌时,我仍然首选《映山红》《红梅赞》《英雄赞歌》《我的祖国》等红歌。只要听到这些或优美深情或激昂振奋的红色旋律,我的心中就会激荡起一股豪情、一股勇气和力量,还会升腾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那个年代,人们崇拜英雄、向往英雄。我把对英雄的无限敬意化作前进的动力,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凡事积极上进,不甘落后。

入学不久,老师就给我系上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初中二年级,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刚刚摘下团徽,我又举起了右拳,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许下了自己的承诺。那神圣的一刻,我激情澎湃,感觉自己离银幕上的英雄又近了一步。

此后的许多年里,我时刻牢记那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时刻不忘自己胸前佩戴的那枚党徽。我的勤奋、努力、敬业态度以及我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赏识,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让我们重温经典,唱响红色旋律,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时刻!

--> 2021-06-28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43917.html 1 那些铭刻于心的红色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