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1年06月28日

夏至时节如何防暑养生?

调养情志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该如何防暑养生?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一科副主任顾煜表示,夏至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

调养情志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增加,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会明显增加,所以人们容易受环境影响,变得性情暴躁,情绪失控。

因此,夏至养生首要的便是调养情志。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夏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情绪暴躁时听一段轻音乐,令人神清气爽,快乐欢畅。心烦意乱时,可以畅想大海、绿荫等令人凉快的东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风趣的性情。

起居养生

夏至开始,为顺应大自然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易感暑邪而出现倦怠、头昏胸闷、恶心、口渴甚至昏迷等中暑症状。因此,夏至时宜合理安排户外劳作和锻炼的时间,正午时间宜小睡,一方面消除疲劳,另一方面也可以躲避高温。

夏季宜温水沐浴,既可以消除疲劳,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切不可以贪凉。此外,夏季皮肤腠理开泄,极易受风寒湿邪侵扰,所以睡觉时不宜有风扇直接吹到人体,有空调的房间要保持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0℃,以25—28℃为宜。

运动调养

自古民间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严寒的天气里锻炼可以增加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在炎热的夏季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耐热能力,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分地强调“夏练三伏”并不科学,夏季运动是有讲究的。一是时间的选择,夏季运动宜选择相对清凉的清晨和傍晚天气凉爽的时间进行;二是地点的选择,夏季运动宜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地、湖滨、公园等地方;三是夏季运动要注意强度,尤其对于老年人,可以慢跑、游泳,或者打乒乓球、羽毛球,练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出汗后应及时补充淡盐水。

调节饮食

“盛夏到来,天气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养生应从调节饮食方面入手。”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一科副主任顾煜表示。

顾煜提醒,这一时节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等食物虽为解渴消暑的佳品,但不宜冰镇后食用,以免伤及脾胃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

“人们可以适量食用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如苦瓜、芹菜,具有清暑、明目、解毒作用;乌梅、葡萄、山楂,不仅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顾煜说,适量喝点淡盐水,既能补水又能补充出汗丢失的电解质,这是因为高温会使人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形成脑血栓。

正确防暑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顾煜提醒,夏至过后,要特别注意防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适当运动。夏天不提倡白天在室外进行剧烈活动,建议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多喝水。夏季要多喝白开水,并且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不是开足空调就是立即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备好防晒用具。出门记得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本报记者 刘丽 通讯员 曹瀚文)

--> 2021-06-28 调养情志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43912.html 1 夏至时节如何防暑养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