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的画面在眼前:重大项目全速推进,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惠民的乐章在耳畔:居民收入屡攀新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委、行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推进“76331”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沉甸甸的成绩单。
产业发展活力四射
铲车和翻斗车穿梭往来,塔吊缓缓搬运建材,新建厂房正在装修,新进设备亟待安装……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后,“一区六园”的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6年前,国务院批准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地区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300余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7家)入驻,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战略新兴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一区六园”格局。
地区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按照“园区产业化、产业聚集化”要求,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围绕纺织服装、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着眼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点、配套产业项目为面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当前,从城区到县域,从企业到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个个产业项目加快落地、一项项工程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如潮涌动。
6月7日,在沙雅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阿克苏嘉惠纺织有限公司1000台喷气织机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在赶工期、抢进度,进行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作为沙雅县2021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计划购置安装1000台喷气织机生产线,配套建设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等附属设施。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地区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重要客商为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突出产业链招商、驻地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促进主导产业纵向链接、横向配套、上下游联动,提高招商质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坚持稳中求进、质效并举,经济发展成果丰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5.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9.91%。
与此同时,地区向着农业现代化大步迈进,粮棉果畜设施农业五大基地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长足发展。纺织服装产能实现量的突破,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建材冶金产业扩能增效。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新材料技术、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空白。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阿克苏海关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建成投用,阿克苏商贸物流产业园创成自治区级示范物流园区,辐射南疆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极大改善,阿克苏火车站新候车楼、阿克苏机场T2航站楼、阿克苏市北外环公路、纺织大桥、华能亚曼苏24.4万千瓦大型水电站、库车—阿克苏75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成效凸显,“点线面”工作机制有效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抬头见绿、起步闻香,人在景中走、画由景中生。漫步地区各大公园,人景相依的和谐画面分外动人。
6月12日,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里湖水碧绿清澈,成群的鸟类时而展翅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时而驻足浅谈,成为游人眼中的风景。一旁的绿道上,人们散步、骑车、聊天,悠闲自在,怡然自得。
不出城观生态之美,居闹市享花香之怡。这样的美好画面在地区各县(市)均不鲜见。
“狭窄的道路宽了,单调的街道景观更精致了……”对于拜城县居民来说,最大的感慨莫过于这几年城市发展中看得见的变化。
如今,这座被河水环抱的县城树木掩映、绿草如茵,漫步城中会被眼前景色所吸引。近年来,拜城县围绕宜居宜业做文章,通过实施“引水入城”项目让城区处处见景。
自从30多年前阿克苏人在柯柯牙种下第一棵树起,绿色发展的理念就根植于每一个阿克苏人的心底。
每天傍晚,家住阿克苏市怡苑公寓的王凡都会约上朋友到家门口的游园散步、跳广场舞,这已成为她退休后的生活常态。“这是市政府送到我们眼前的‘绿色福利’,我们走出家门就能看到满眼绿色,心情格外舒畅。”王凡说。
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到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从积极推进植树增绿到做大做强绿色产业,依托生态资源,地区各地高标准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让阿克苏“含绿量”更高、居民幸福感更强。
城区建设好了,农村也不能落下。微景观、文化墙……种种元素组合下,曾经脏乱差的农村,如今已成为令人向往的桃源之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地区各地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促乡村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
绿色,是城市生态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荒漠披上绿衣,道路系上绿带,城区装上绿芯。极目阿克苏大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乡村建设处处开花,美丽正由内向外延伸。
近年来,地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确立了“建设生态治理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四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地区森林总面积达1752.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35%提高到8.9%。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有效,美丽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多浪河景区、东城水系及各县(市)一批生态项目建成使用,城市(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各县(市)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出行更加便捷高效、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社会救助更加完善、基层百姓病有所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业门路更加宽广……一桩桩、一件件,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6月13日,在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老街坊居家康养中心康复理疗指导站内,市民鲁爱元正在进行肩颈腰椎推拿理疗。他说:“理疗师很专业,给我们拔罐、刮痧,再做做其他的理疗,很舒服。”
老街坊居家康养中心作为阿克苏市重点民生项目,今年5月14日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阿克苏市紧贴民生,计划投资40.7亿元,建设各类民生工程项目76个,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
6月8日,记者来到新和县城北小区,只见部分施工人员正在拆除住户家中陈旧的太空灶、清理拆除杂物、对墙体进行维护喷漆等,一片繁忙景象。该小区建成于2000年,是新和县今年重点改造小区之一。周志翔是小区的老住户,他和其他住户一样盼望着小区的面貌有新的改观,正在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让他实现了住在环境优美居住区的愿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59%,建成农村安居富民房33.9万套、公共租赁住房7.7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1.8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9671.5公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深入实施,群众生活环境极大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些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让幸福有了更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