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1年04月27日

民族团结让托甫汗村“化茧成蝶”

本报记者 张婧 通讯员 查冬冬

4月12日,走进温宿县托甫汗镇托甫汗村民族团结大院,41盏红灯笼下悬挂着全村40户汉族居民和42户维吾尔族居民的全家福,展板上居民们一同清理河道垃圾、一起带着孩子开展游戏竞赛、互帮互助劳动的照片密密麻麻。

团结大院的院墙上,张贴着民族团结大事记、小事迹;买买提·喀德尔主动给李菊英借了2万元,并拿出10万元愿意借给村里资金周转困难的乡亲;袁勇盖房子,阿不都克然木·司马义和亲戚帮他免费拉来40吨石子;赵尊锁连续一周到核桃地给大家讲解压枝技术……

多年来,托甫汗村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从1964年正式建村时的8户居民发展到82户,近60年中村内一直保持着长期嵌入式居住的格局。居民最初以放牧为生,发展到种植水稻、林果,产业发展的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历久弥新的民族团结情谊。

“你仔细观察,肉多骨头少的大块肉抓饭,无论谁去端饭都会让给‘亲戚’吃,村里的老人不分民族,都是坐在通风采光好的位置上,从小事上就能看出村里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氛围。”托甫汗村党支部书记兰广俊说。

民族团结一花开,一花引得百花开。“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村”,一块块金光闪闪的牌子,见证了托甫汗村全方位发展的蝶变。

托甫汗村核桃亩产值高达6000余元,2020年,村民的人均收入高达2.12万元,各族群众团结一心释放了以团结促进产业发展的巨大红利。

如今的托甫汗村成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民族团结的样板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标杆村,从村庄面貌到产业发展,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带来的发展动力。

--> 2021-04-27 本报记者 张婧 通讯员 查冬冬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40689.html 1 民族团结让托甫汗村“化茧成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