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于园园) 借助现代科技力量,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近年来,地区两级法院真抓实干,锐意创新,结合辖区特点,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方式,切实发挥多元化机制作用,努力开创形成多元化解决纠纷工作新局面。
诉源治理筑牢解决纠纷阵地
“因为与老板产生纠纷,我多次追讨工资无果,现在你们通过诉前调解帮我追了回来,真是太感谢了。”2月24日,乌某专程来到地区人民法院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2020年,乌某在刘老板承包的库车市某小区工地务工,双方口头约定按照每天180元支付工资。后双方因提供劳务的工时发生争议,刘某向乌某支付2100元工资后,再未支付剩余工资。眼看着一同务工的其他工人都拿到了工资,乌某多次讨要未果,无奈来到法院咨询,想通过诉讼来解决。
法官在充分了解乌某的情况后,组织双方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在线视频调解。刘某对乌某的工作时日无异议,但却不同意按照原来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经过调解,双方同意按照每天120元支付,刘某当即将剩余的1140元工资以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给了乌某,此纠纷得以当场化解。
为完善多元化解决纠纷联动衔接机制,地区两级法院积极与交警大队、保险公司、工商联、金融机构、旅游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设立网络在线巡回法庭,主动融入基层解决纠纷网络建设,加大诉前、诉中、诉后调解力度,多调少判,节约司法资源。同时,地区两级法院充分利用新疆法院互联网司法建设成果,以两个“一站式”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的快捷高效使用,切实做好线上调解、诉调联动和“一站式”工作,提高司法便民为民水平。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构建了不同行业、地域的调解组织192个、调解员394人,设立“枫桥式法庭”9个、法官工作室105个及法官联系点118个,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诉源治理、多元化解决纠纷工作模式。
“一站式”服务提质又提速
2010年3月,杨某与张某承包了相邻地块。为了自己方便,张某在承包土地之初,便在其承包的土地上架设了电线,打了灌溉机井。杨某与张某就水资源使用达成水电入股协议:杨某向张某支付7万元,使用张某的水、电及灌溉设备50年,水电费按国家统一标准收取。当年,杨某支付给张某4万元后,便开始使用。在其使用一年后,张某停止了供水,致使杨某的果园无法灌溉,双方因此发生肢体冲突。多次协商无果后,杨某于2020年5月起诉张某,要求与张某解除协议,并退还自己交纳的入股费用。
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后,利用法官工作室对该案进行了调解。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释法析理后,最终张某与杨某达成了调解协议,解除双方签订的水电入股协议,张某退还杨某2.3万元,两人握手言和,这场长达10年的纠纷画上圆满的句号。
据了解,地区各级法院创新调解工作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法院网站、微博、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发布网上立案,制作法律宣传手册、宣传牌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工作方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并选派业务精、能力强的法官参与到诉讼调解中。调解员深入基层群众,定期对线下立案的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专职人员等代表进行网上立案推荐和专项指导,积极引导诉讼代理人选择网上立案方式,扩大网上立案知晓率和覆盖率。2020年以来,地区两级法院在线调解案件18573件,调解成功率达92.44%,音视频调解案件909件,努力形成“社会矛盾提前控制、内部解决,矛盾不上交”的“线上枫桥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