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邓丽娟) “小时候,我爸围着馕坑转,现在他把打馕的手艺传给了我。我很喜欢打馕,而且依靠这门手艺,日子越过越红火。”1月26日,阿克苏馕产业园打馕师傅阿布力克木·阿力木开心地说。
揉面团、擀馕胚、戳花、蘸料,把馕饼在馕枕上铺开,阿布力克木·阿力木右手抓着馕枕,身子向馕坑探下去,“嘭”一声,一张馕饼被他干脆利落地贴在馕坑壁上。每天,这样的动作他要重复数百次。
“我家以前在阿瓦提县城开打馕店,用的是柴火馕坑。后来,我爸年纪大了,打不动馕了,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到阿克苏市找工作。”阿布力克木·阿力木说,起初他在打馕店打工,每月收入3500元。阿克苏馕产业园建成后,他和哥哥“包”下两个电气馕坑。
阿布力克木·阿力木家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镇也克力村,阿克苏馕产业园为打馕师傅提供宿舍,还管吃。“我们3个人劳动,两个馕坑每天可以打1000个馕。”他说。
窝窝馕、洋葱馕、牛奶馕……一个馕坑一次可以贴满60个馕,整个打馕车间里都飘着馕香。
“我们的馕卖得最火的时候,一天1000个都不够卖。”玉山·吐尔逊笑呵呵地说,他曾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赛克帕其村打馕,那时候生意时好时坏,只好另找工作。如今,他每天负责把阿布力克木·阿力木兄弟俩打出的馕送到依干其乡的4个村里,每月能挣3500元。
“以前我们用柴火馕坑打馕,一年到头烟熏得眼睛疼,现在的电气馕坑好用多了,没有煤烟,打出来的馕也很香。”玉山·吐尔逊说。
阿克苏馕产业园办公室主任谭伍秘说:“我们目前研发出70多个品种的馕,常见的有油馕、窝窝馕、芝麻馕、洋葱馕、玫瑰花馕、辣皮子馕、葡萄干馕和核桃馕。”
近年来,地区立足阿克苏特色,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出台措施,通过扶持馕产业园、馕合作社建设,努力完善馕产品产业链。阿克苏馕产业园就是按照“产业发展+文化展示+培训就业+旅游观光”的发展模式,通过开发馕文化展区和游客体验区功能,更好地将馕文化和馕产业融入民间、融入老百姓生活当中。
去年,地区成立馕产业协会,多举措培育和发展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不断增强馕产业发展动能,推动馕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初步统计,地区现已形成规模的馕产业园共10个、馕产业一条街8个,馕加工企业11家、专业合作社81个,个体经营户1803家,年产8472万个馕,销售额达2.5亿元。
圆圆的馕已成为阿克苏美食的“金名片”和打开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