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 冉毅东
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点赞了四个荒漠绿化治理较为突出的典型案例,总书记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
经过阿克苏地区各族群众连续34年的艰苦奋斗,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角的柯柯牙,从曾经寸草不生的悬崖沟壑变成而今百万亩绿树成荫的飘香果园,一度距离沙漠只有6公里的阿克苏市被评为西北第一座“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也将这一绿色传奇列入“全球500佳境”之一。34年来,阿克苏人用融于血脉的“柯柯牙精神”,让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的柯柯牙,变成了“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茫茫林海。已累计造林115.3万亩的柯柯牙,不仅筑起了守卫阿克苏地区绿洲生态的绿色长城,还书写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阿克苏荒漠绿化的柯柯牙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在阿克苏大地的具体要求和生动实践,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更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添一个鲜活的例证。
一、阿克苏生态治理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体现“生态兴则文明兴”的重要思想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极大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升了党治国理政的水平。阿克苏地委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围绕总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区情实际,提出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丽阿克苏目标,就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新疆的具体体现。
征服和改造自然,是身处恶劣自然环境中人的本能。阿克苏的祖祖辈辈们对柯柯牙的抗争从来就没停止过。《温宿县志》记载:清末的温宿王在柯柯牙聘请吐鲁番工匠前来开凿坎儿井,引地下水,垦田造林,却因耗资甚巨,无法负担而作罢;新中国成立前,民国政府官员,曾尝试在柯柯牙垦荒造林,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没种活几棵树,后来也只好宣告失败;20世纪60年代,阿克苏早期的共产党人有过将阿克苏城区的多浪渠水引至此的设想,但因引水位置不对,工程废弃。从1986年秋季开始,在阿克苏地委行署的组织领导下,阿克苏各族军民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风沙策源地柯柯牙引水、平地、灌沟、治碱、植树,挡住风沙,修复生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阿克苏生态治理历经34年,历任7任地委、行署领导班子,实施4期柯柯牙工程,先后组织54场大会战,累积390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累计造林115.3万亩,辐射带动了450万亩林果生产,阿克苏人不仅植出了4个百万亩的绿化工程,更是植出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阿克苏地区的国土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3%提高到8.9%,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28%,全地区林地面积1737万亩,相对2012年增长98.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有效减缓了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风沙侵蚀的影响,极大改善了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在天山南坡和塔里木河上游构建起了一道蔚为壮观的生态安全屏障。
二、柯柯牙的绿色奇迹体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
同样是面对柯柯牙这片亘古荒原,清王朝、民国时期都曾在此垦荒植树,却均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如今柯柯牙却成为了中国人工林资源投入总体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实现从荒漠到绿海的奇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着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阿克苏生态治理成功的范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新疆工作时做出的“一个关键,三个根本”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毕可显(时任阿克苏地区林业处处长),至今仍然记得他和当时的地委书记颉富平之间的谈话。颉富平问毕可显:“柯柯牙究竟能不能种活树?老百姓都编了些顺口溜说咱啊!‘年年植树年年荒,年年植树老地方,年年种树不见树,春天种了当柴烧’,是劳民伤财啊!”毕可显说:“我在实验林场干了30年,对植树造林我还是有点经验。第一要解决水的问题,第二要放手发动群众,我看是没问题的!为了让咱子孙后代有个好的生活环境,我甘愿冒这样的风险。”柯柯牙绿色奇迹的成功范例,充分印证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0多年前在阿克苏地委的号召下,在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下,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下,发动阿克苏250万各族群众,在没有工程资金、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劳动报酬的情况下,阿克苏各族群众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才建成了生态奇迹。
三、阿克苏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回答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导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柯柯牙,维吾尔语意为绿色的悬崖或青色的沙漠,就是这个被称之为绿色悬崖的地方,本身与绿色却没有丝毫关系,这是幽默诙谐的维吾尔人的一种自嘲和尴尬的调侃,体现了当时老百姓对绿色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世纪80年代,阿克苏人一年当中有近100天在沙尘天气中度过。更让人绝望的是,沙漠距离城区只有6公里,还在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每到风季,黄沙遮天蔽日不说,往往一夜就可以摧毁数万亩农作物。随王震将军进疆的86岁老人,时任柯柯牙绿化工程副总指挥何俊英曾回忆“只要一刮沙尘,白天都得点蜡烛,天地浑浊一片,人根本出不了门。”风沙的威力,市民丁长荣记忆犹新“记得那会,风一来,沙借风势,风借沙威,整个城市顿时变得昏天黑地,一米开外,人们都无法看清对方。白天在屋里都要点灯,不戴口罩、头巾就无法出门。家家户户最繁重的家务活就是洗衣服,三桶水都洗不干净一件衬衣。”林场护林工艾力·苏来曼说“除了忍,就是逃”。30多年前柯柯牙是阿克苏人头顶高悬的一把“生态利剑”,30多年后柯柯牙是阿克苏人民的幸福之源。柯柯牙绿化工程促进了阿克苏林果业的大发展,辐射带动了450万亩林果生产,阿克苏被誉为“中国红富士之乡”、“中国白杏之乡”,阿克苏红枣、核桃等11件地理标志商标通过注册认证,并在2007年获“中华名果”金奖,被推选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林果业也成为阿克苏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并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助力。2019年,全地区林果总产量244.16万吨,总产值149.66亿元,农民林果纯收入50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幸福果”。阿克苏在生态治理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天山塔河双廊道、五源一干两绿洲”生态保护框架体系为蓝图;以柯柯牙、阿克苏河、渭干河、空台里克“四个百万亩”高标准生态治理工程为着力点;坚持“人工造林与自然恢复并重、保护与修复并举”的生态建设措施为指引,采取“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科学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完美结合、有机统一,既使昔日的风沙之源变成了星罗棋布的生态屏障、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又使戈壁荒原变成硕果累累的绿洲果园,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可提现“绿色银行”,其本身既体现了我们生态环保想要的绿水青山,又体现了绿色发展所及的金山银山。
四、阿克苏生态治理的路径举措,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阿克苏生态治理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湖田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全面系统的治理理念和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在阿克苏地委、行署周密规划之下,115.3万亩人工林海中,防风林、经济林、景观林比肩而立,根据土质的差异,实行乔灌草花果藤一起上,一天比一天丰盈的绿色屏障,既挡住了风沙,改善了生态,也结出了硕果。期间,阿克苏市获评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连朱镕基同志在调研柯柯牙工程后也说“西部大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柯柯牙是榜样”。1996年3月,柯柯牙绿化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被载入世界人文景观的史册。实施“以水定林、以林养林”的发展模式,体现创新发展的思路方法;实施“城乡共建、点线面片整体联动”的推进举措,体现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造林为辅、保护与修复并举”的生态建设措施和“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公园城市建设思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永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做到边绿化、边扶贫,既治沙也致富,体现共享发展的价值取向。
五、阿克苏生态治理的精神坐标,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人民必定造就伟大民族精神,开创未来的时代必然呼唤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34年来阿克苏人不仅植出了115.3万亩的绿色柯柯牙,同时还植出了“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红色柯柯牙精神。这4句话,16个字,是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生态治理中矢志奋斗的精神坐标和宝贵财富,以“给我一片荒漠,还你一片绿洲”的豪情壮志,用心血、汗水播绿撒翠,续写沙退人进的一个又一个神话。其中,“自力更生”可以对应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奋斗精神”,体现了阿克苏各级党政不辱使命、勇于负重、敢于担当的胸襟气魄。在没有外界援助的情况下,阿克苏人民就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一步步创造了绿色奇迹。“团结奋斗”可以对应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团结”,体现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奋勇向前的革命豪情。柯柯牙的奇迹,不是靠哪一个人,哪一届领导班子完成的,而是靠我们阿克苏250万干部群众,几代人共同集中力量办大事,代代相传才创造的绿色奇迹!柯柯牙的绿色奇迹是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各族人民心连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绿色奇迹才会不断出现。“艰苦创业”可以对应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创造精神”,体现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战天斗地、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而“无私奉献”可以对应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伟大梦想”,表现出广大党员干部报党报国、许党许国、一心为民、甘愿付出的赤胆忠诚。
阿克苏生态治理历经34年,历任地委、行署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后组织实施54场大会战,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不论春秋、不畏困难,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以愚公移山之志、滴水穿石之功开辟了一片片绿洲、建成了一个个绿阵,铸就了荒漠绿化的成功范例,创造了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书写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人间奇迹,留下“人走政不息”的佳话。
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柯柯牙绿化好似一颗水珠,不仅折射的是我们各族人民人人行动,各尽其责、共谋绿色发展,更是折射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就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凝聚无数奋斗的激情和力量,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一幅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中国画卷,必将在神州大地更加壮阔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