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喀普斯浪河公园一角。 (资料图)
2021年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按照自治区党委“1+3”重点工作部署和地委工作要求,大力实施“53567”战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拜城贡献,朝着建设和谐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拜城阔步迈进。
2021年目标任务: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向百亿元迈进,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过百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族团结更加巩固,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基础更加坚实。
2021年工作原则:
扭住“一个前提”。始终把抓好疫情防控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
聚焦“一个目标”。始终把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握“五大关系”。深入精准把握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依法打击与凝聚人心的关系、打基础与利长远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做到“八个坚持”。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
恪守“四个保持”。保持历史耐心、保持为民初心、保持斗争状态、保持争先意识。
拼搏奋进的2020年
标注了拜城发展新的历史刻度
这是拜城力量集中展示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拜城各族干部群众经受重大考验,爬过了阻击坡,迈过了攻坚坎。全体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迅速集结,转入战时,进入战位,日夜值守,连续战斗,保持了全年“零输入”“零感染”。
这是拜城气象集中显现的一年。由稳定带来的“乘数效应”,正深刻影响着拜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未来发展增添强劲动能,各族群众对实现长治久安信心百倍,拜城正在成为投资的磁场、兴业的热土、旅游的胜地、百姓的乐园。
这是拜城实力集中彰显的一年。温泉水库、库拜玉一级公路等一批破瓶颈、聚胜势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战略拉动之势。原煤、天然气产量再创新高,扬“煤”吐气、产销两旺,焦化产业链持续拉长做宽,煤炭交易广场、20万吨甲醇、新华水电等产业类项目建成投产,主导产业彰显强劲支撑之势。华凌田园综合体项目重磅落地,猪、牛、羊、鸡规模养殖“十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14个集中养殖小区、393座养殖棚圈当年启动、当年建成,“4个10万亩级、6个万亩级”特色种植业快速铺开,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大步迈进,种植业大而无特、大而不强的面貌正在改变,富民产业凸显强劲拉动之势。
这是拜城形象集中展现的一年。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11套,新建公租房1214套、安居富民房5201套,15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两河两带”整治加速推进,东桥里小镇、馕产业园全面建成,迎宾大桥破土动工,医共体总医院、第五中学、温州大酒店、行政服务中心、客运站等具有人气、商气吸附力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城北新区全面展开,城市老区“畅”了起来,城北新区“活”了起来,新老区“联”了起来,全城“环”了起来,让拜城这座精美的边疆小城能够更有力地托举起各族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梦想。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惠及千家万户,乡村面貌迎来根本性变化,“村在绿中、家在林中、花在院中”的美丽卷轴全面拉展,成为拜城乡村面貌新的显著标识。自治区“巾帼脱贫行动”暨“美丽庭院”现场会在拜城召开。
这是拜城福祉集中释放的一年。九项惠民工程持续投入的叠加效应全面显现。疫情冲击下,城镇就业人口逆势新增4875人,各级党组织与农村劳务经纪人一道,带着群众增收致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家家有就业、人人有事干、天天有收入”成为拜城民生工作最有力的注脚。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极大发展,为全民抗疫提供了坚实支撑和保障,历时三年的“医共体”改革喜结硕果,国家卫健委调研组将拜城县域“医共体”赞誉为“西北样板”,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荣誉。教育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进程取得重要成效。农牧区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电影、书屋等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32公里,交通路网连接千家万户、畅达“最远一家”。“三乡一镇”饮水改造工程竣工通水,农户饮水管网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这是拜城和谐集中体现的一年。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魂”和“纲”,筑牢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成立运行,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功创建,团结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称号。
这是拜城旋律集中唱响的一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制度化开展,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国学进校园活动有力有效,骑兵连连史馆落地建成,刘平国石刻遗迹精神财富得到有力发掘,民间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线上融媒体中心、线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新闻宣传强劲有力,拜城故事群众点赞。主动融入全疆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文旅事业交相辉映。新媒体全面发力,全媒体联动宣传,“诗和远方”通过游客的手机进入心灵,“指尖游”带动“脚下游”,文旅携手奔跑、城乡联动发展、全域全时连线,景点景区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游客能“点头”、百姓有“赚头”,4A、3A级景区再添新成员,康其湿地登上《新闻联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千年石窟、醉美拜城“名头”叫响。
这是拜城根基全面夯实的一年。以“初心红”全域党建品牌引领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得到加强和规范。机关党建“灯下黑”的情况得到全面整治。基层组织项目化管理全面实行,“访惠聚”驻村工作持续深化,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职务职级并行惠及干部,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减负扎实有效,干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专项治理、巡察工作深入推进。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发挥,米吉克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艰辛努力的历程
演绎新时代拜城不甘落后的奋斗诗篇
历程,往往需要回溯,才能看得更加清晰。
回望来时路:
新时代艰苦奋战,铸就拜城之稳、拜城之安、拜城之和。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县,在保一方平安上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新时代拼搏求变,造就拜城的强、拜城的富、拜城的势。面对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顶住经济整体下行巨大压力,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付诸于行,跑出了拜城发展的“加速度”。最给力的是工业发展持续壮大。三年间落地项目达324个,完成工业投资96.41亿元,130万吨焦化、20万吨甲醇、煤炭交易广场、鑫桥管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原煤产量以每年100万吨以上的规模在增加,天然气开采量达到近200亿立方米,占到全国天然气总供给比重的8%,“南疆煤都”“中国气都”名副其实。最难得的是农业破题开局。新疆诺奇、佳顺薯业、正大华融、华凌工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拜城,农业产业化呈现项目多、发展快、势头好、潜力足、后劲大的破题之势,走出了一条项目引领、产业振兴的拜城路子。最振奋的是发展瓶颈破解在望。温泉水库开工建设,库拜玉一级公路破土动工,新拜铁路前期工作完备,通用机场摆上日程,历届班子奋斗多年、各族群众期盼多年的基础设施瓶颈开启破解之路,因路而强、因水而富的愿景正在加速实现。最喜人的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三年累计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41个、签约资金430.68亿元、落地资金228.94亿元。最自豪的是全域旅游效果初现。两年时间成功创建2个国家4A级景区,4个国家3A级景区,产业格局呈现东西拉伸、南北延展、城乡联动、四季连线、全域开发之势,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亮点纷呈之效,带动1.8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从“无处可游”到“处处可游”,拜城从“旅游洼地”一跃成为“旅游旺地”,“康其模式”更是为南疆乡村旅游发展蹚出了新路子、树立了新典范。最感人的是温州援疆情谊。近三年,温州市把拜城作为自己的第13个县,投入3.8亿元援疆资金,建成45个项目,温拜情谊不断加深,交流频次前所未有、合作深度前所未有。
新时代倾心投入,托起拜城民生、拜城民富、拜城民心。连续三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民生,累计投入资金达83.7亿元。我们加速向全面小康迈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史性成就,全县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138户22635名建档立卡户“清零”。三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018人、群众钱袋子鼓鼓、米袋子满满、菜篮子丰富。三年不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形成了“村均百人、乡均千人、县域万人”的就业规模,蹚出了一条符合南疆农村实际、富有拜城特色的好路子。三年累计投入医疗卫生事业资金9.5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的9.2%。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建起全民健康数据库、托起全民健康梦,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力控制。面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全疆率先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大踏步迈进。教育事业取得重要成就,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齐步迈进,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公平指数持续攀升,师资队伍力量增强、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提升,拜城学子和家长多年来在本地参加高考的愿望得以实现。住房质量持续提升、饮水质量全面改善,柏油路村村通、户户通,改厕改居改厨造福百姓,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密集落地,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应保尽保,幸福大院托举农村孤寡老人晚年幸福,各族群众有“得”更有“感”,置身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自豪感、满足感、幸福感充实而厚重。
新时代夯基垒石,筑牢拜城初心、拜城阵地、拜城风骨。常态化制度化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打造培育“初心红”品牌,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各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声音传遍拜城大地、进入群众心间。选干部、用干部,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导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优化、能力素质提升,形成了拜城党员干部面对决策部署、像“呆子”般一抓到底,面对使命职责、像“疯子”般干事创业,面对荣誉名利、像“傻子”般不计得失的“三子精神”。
奋进“十四五”
阔步迈向富民强县新征程
奋进“十四五”,拜城正迎来机遇叠加的有利趋势。拜城正呈现厚积薄发的赶超态势。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拜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区位劣势正在扭转,产业、资源、生态等优势日趋凸显。拜城正汇聚上下同进的昂扬气势。经历疫情大考,全县上下人心思稳、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士气更加高涨、氛围更加浓厚。
面对新形势,县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53567”战略定位及其内涵进行丰富和完善,具体优化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实施“53567”战略。“5”是:着眼创建社会治理创新区、融合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安全保障区“五个区”;“3”是:立足打造库阿双核发展副中心城市、天山南坡工业经济隆起带重要支点、南疆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地“三个定位”;“5”是:发展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旅康养、建材冶金、战略新兴产业“五大产业”;“6”是:实施综合治理、产业升级、文化润疆、民生提质、国土绿化、强基固本“六大工程”;“7”是:建设和谐拜城、富裕拜城、文明拜城、幸福拜城、美丽拜城、健康拜城、畅通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