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近年来,地区深入落实“三个一批”行动、扩大集中救治病种范围、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发挥远程医疗网辐射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措施,坚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柯坪县居民库尔班·萨吾提患有肾病综合征,除了坚持服药控制病情,每周还要去医院做透析。“如果没有大病救助,每个月要花近1万元医药费。现在有大病救助,一年下来只需要花7000—8000元。党的医疗政策越来越好,帮我们减轻了经济负担。”库尔班·萨吾提说。
地区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和“一站式”结算制度,织密建档立卡贫困户三重制度综合保障网,全面取消大病保险封顶线,困难户个人自付比例下降至10.66%。今年,地区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边缘易致贫户等纳入救助范围,对个人自付费用超过2000元以上部分,推送至各县(市)开展再次救助,同时对18种门诊费用较高的疾病进行门诊救助,对36种重大疾病住院费用进行再次救助,困难群众大病就医负担切实减轻。
“医共体”让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以前看病我们首先想到要去地区的医院,现在在县医院就可以。”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亚巴格村农民古丽尼尕尔·斯迪克激动地说。
原来,前段时间古丽尼尕尔·斯迪克突然感到胸闷,到乡卫生院检查,医生说她有可能患心梗,随即联系乌什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将她转至该院进行更细致地检查,及时得到救治。
这是地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群众享受健康红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地区不断扩充优质高端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通过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已初步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模式。
日前,记者走进拜城县布隆乡阿克墩村卫生室,只见近百平方米的卫生室整洁漂亮,医疗设施一应俱全,各类常见药品齐全,前来看病的村民进进出出。
“村里的卫生室建好后,改善了我们的就医条件,现在患伤风感冒类疾病不用再往乡卫生院跑。”63岁村民吐尔迪·牙森告诉记者,村里以前设备简陋、就医环境差,村民生病买药都要去乡卫生院,现在村里不仅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还配有村医,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看病。
为解决村民就近就医问题,地区全面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已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01所,村卫生室1155个,达标率均为100%。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硬件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就医环境,不但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还节约了医疗支出成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地区持续打造区域性医疗康养高地,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促进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