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其实就是走路,被公认为最简单、最经济的运动方式。那么,健步走越快越好吗?越多越好吗?怎么走才科学呢?
地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朱栩宏介绍,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健步走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与跑步、打篮球、游泳等激烈的运动相比,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锻炼方式。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健步走基本是适合的,不分性别、年龄。
“经常走一走可以减少心脏病、糖尿病的患病概率,还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效增强免疫力。健步走还能帮助你达到塑身的效果,而且不会像其他运动那么疲劳。”朱栩宏说,但健步走不注意方式,也会损害身体健康。科学健走,才能避免损伤。首先,姿势很重要,走的时候应该是颈与肩放松,抬头挺胸,手跟着步行速度左右摆动;腰背要直,稍微收腹;身体微微向前屈,保持脚跟着地、脚尖蹬地的姿势。建议每次健步走30分钟左右,达到微微气喘、心跳加快,但还能说话交流的状态就可以了。
朱栩宏提醒,健步走不仅要控制速度和心率,还要控制距离和步数。即便是对身体最有好处的有氧运动,也有强度的要求。强度达不到,对健康的好处有限;但如果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引起身体里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营养物质消耗过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引起心梗和脑梗。每天几万步地走,会加快膝关节的磨损,缩短它的使用寿命。甚至有些年轻人,因为过度运动不得不做膝关节手术。
朱栩宏介绍,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健步走前最好进行热身运动。以平时步行的速度先走5—15分钟,这样能够让身体“热起来”,同时还能对关节、肌肉进行一些拉伸,避免运动损伤。健步走结束后,请逐渐减速步行,持续20分钟左右,可以促进和恢复肌肉紧张度,使整个身体回到常态,同时也能避免第二天的肌肉酸痛。一定强度的健走后,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健步走前建议跟专业医生进行沟通。
(本报记者 张晨涓 通讯员 崔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