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磊 通讯员 马静
“李书记就是我们达康村的‘达康’书记,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12月13日,走进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达康村,李学法正忙着走村入户,工作队员和村民们都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喝上自来水
2016年,中煤集团新疆能源有限公司的李学法来到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达康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5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放在驻村这件事上,把自己当成达康村的人。前不久,他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这个荣誉太重了。”李学法说,“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更是我的责任和动力。”
刚到村不久,家在村委会2公里外的艾沙·沙瓦孜老人来村委会打水时摔了跤。原来,老人和村里其他23户村民因为居住地偏远,迟迟没有通上自来水,老人每3天就要来村委会拉水,非常不便。“饮水问题是关乎村民生活的大事,耽误不得。”李学法跑前跑后,找资金、寻部门,带着技术人员勘现场、挖管沟,仅一个半月,一条长达15.7公里的供水主干线成功铺设。当艾沙·沙瓦孜看到自来水喷涌而出时,激动不已。
“解决村民最迫切的事,让村民过上舒心的日子,是我驻村的初心和使命。”李学法说。
挣上“岗位”钱
村民活动中心建起来了、尘土飞扬的道路硬化了……“驻村不能坐在办公室里,要走到田间地头、走到村民家里,解决村民最关心的事。”李学法说。
李学法与村“两委”提出了“庭院经济+转移就业”的增收思路。派出单位拨资金,帮助村民在庭院中修建小拱棚和菜窖各23座,鼓励村民种植时令蔬菜。截至目前,累计发放170只羊、1.3万只鸡苗、400羽鸽子等家禽牲畜,引导村民发展庭院养殖,全村150余户村民实现庭院增收,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
针对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李学法多次联系县域内的棉业公司,先后输送8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组织13名妇女前往新疆师范大学参加刺绣技术培训班,出资购买10台缝纫机,成立缝纫技术培训中心,带动35人实现自主创业。
“我到纺织厂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艾则孜江·阿不来提说。
吃上“热乎”饭
今年6月,李学法接到了轮换回单位的通知,但是想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他毅然选择了坚守。“还是过一阵再回吧,村里的情况我熟悉。”李学法说。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李学法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志愿者组建物资供应小组,积极与村里的烤馕店、菜店老板达成协议,采取村民下单订购、统一分批配送的方式,让村民吃上热馕、吃上新鲜蔬菜。可是他饿了,一碗泡面就能顶一天,困了,拉过一把椅子就能当床。
超负荷工作使得李学法病倒了,医生建议他静养几天,可刚休息了半天,他又“溜”回了工作岗位,“我是第一书记,我应该在一线。”李学法说。
除了“全国劳动模范”,李学法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自治区级“访惠聚”驻村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
对于李学法来说,荣誉只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群众对我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李学法坚定地说。
【倒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