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潇潇
作者简介
董明侠: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中年荒芜》等10部作品,长篇小说《爱情豆豆》获新浪第二届原创文学大赛冠军,创作诗歌数百首,文学作品曾在《北京文学》《长江文艺》《长篇小说选刊》等杂志发表,影视作品有金星奖、飞天奖电视剧《舰在亚丁湾》、院线电影《班主任》等。
董明侠近照。
钱建军:新疆天雪文学院院长、新疆作协会员、自治区文联委员、新疆“四个一批”人才。创作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百万字以上,代表作品有小说《一个人走》、报告文学《吐曼河左岸》、纪实文学《心路》等。
钱建军近照。
12月16日,荒漠绿化主题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新书发布会在柯柯牙纪念馆举行,该书全景式再现了为柯柯牙绿化工程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一个个人物与故事,展现了阿克苏各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故事,是从荒漠到林海的“两山论”阿克苏答卷。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该书作者董明侠、钱建军,听她们讲述创作《诗意栖居柯柯牙》背后的故事。
记者:两位老师好,能否谈谈当初为什么要选择以柯柯牙绿化工程为题材进行创作?
作者: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阿克苏荒漠绿化典型经验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四个地方,我们在央视上看到很多塞罕坝的宣传,右玉、延安的宣传也很多,而柯柯牙却很少。我们深入了解后,决定为柯柯牙写一部书,写阿克苏人35年的坚持,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从荒漠到林海的“两山论”阿克苏答卷,让更多人知道柯柯牙、知道阿克苏荒漠绿化的故事、知道什么是柯柯牙精神。
记者:请问两位老师,这部作品花费了多长时间创作完成的?创作期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作者:这部作品通过深入挖掘柯柯牙绿化工程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几易其稿,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以荒漠绿化为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创作。
2019年年初开始,我们一起到阿克苏采访。当我们在阿克苏街头随便问一个人“您参加过柯柯牙义务植树了吗?”99%的人都会说“参加过。”“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每年去柯柯牙植树了。”“我每年都会参与,现在还到空台里克去植树。”……这让我们的内心触动特别大。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每年都参与到浩浩荡荡的义务植树大军中,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植树,这样的历史自1986年由时任地委书记颉富平开始到现在,35年来从未间断过,而且植树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这是一部史诗级的大事件。不得不说,柯柯牙绿化工程是阿克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伟大奇迹,铸就了绿色屏障,也由此形成了阿克苏人“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
记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两位老师觉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作者:这部作品,我们觉得最难的是时间跨度太大。35年来,阿克苏人筚路蓝缕、赓续奋斗,在亘古荒原柯柯牙植树造林,从最初的1万亩到10万亩,再到100多万亩,这中间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找了100多个对柯柯牙有过贡献的人,希望从他们那里找寻这35年来的历史记忆。当我们想把这些碎片记忆串联成一部书,把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为柯柯牙绿化工程挥洒汗水、无私奉献的故事全景式再现时,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当我们听到一个个感人故事时,激励着我们排除万难,全力以赴完成这部展现柯柯牙精神的文学作品。
记者:请问两位老师,这部作品的大致脉络是什么?创作这部作品期间,有遗憾或让人感动的故事吗?
作者:这本书分为三个篇章,从“求生存”到“求发展”,再到“求生态”。
创作期间,我们采访了很多人物故事,也搜集了大量的柯柯牙故事。两年来,我们只要得到一点消息就会立刻“飞”过去。有一次,我们在阿克苏采访时听到一位名叫黎仲康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参与者,得知他对柯柯牙绿化工程非常熟悉,经过多方联系,得知他在广东一家养老院,就计划订票第二天飞往广东采访,但却遗憾地被告知,黎仲康老人前几天因脑梗已经意识不清,无法接受采访;当我们联系到退休多年的王殿武时,或许是因年事已高,老人对一些事记不清楚了。有时候打电话采访,却得不到回应,甚至被对方直接挂掉电话,造成些许遗憾;令人欣喜的是,在闫长庚家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和文字资料,这为我们的创作增添了丰富的素材。
采访时,让我们难忘和感动的有1956年3月从山东泰安来阿克苏工作的毕可显,他从18岁开始植树至今,已有长达64年的植树经验,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为阿克苏荒漠绿化工作身体力行,犹如春蚕吐丝、蜡烛成灰,令人敬仰;有把新疆杨当作自己儿女的林业工人麦麦提依明·阿木提;有把骨灰撒在柯柯牙林带的黄椿枫父母……很多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震撼的故事,贯穿着这部作品始末。
记者:听说这部作品之后,两位老师打算以《诗意栖居柯柯牙》为母本创作柯柯牙主题的电影和电视剧,能否提前剧透一下?
作者:当然可以。作为文艺工作者,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的创作,是对我们灵魂的一次洗礼,我们深深地被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动着,这么精彩的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如果不通过影视这种媒介让世人知晓,那将是巨大的遗憾。
目前,我们有一些不太成熟的设想:电影,可以走商业,走喜剧,走市场,用鲜活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故事,讲述阿克苏林果业的魅力及前景。这部电影主线是一个当代视角的故事,一个外来者爱上新疆、爱上阿克苏的故事。通过他的视角,揭开阿克苏林果业蓬勃发展的神秘面纱,而个人的命运,则因“阿克苏苹果”而改变。这部电影笑点密集,属于喜剧类型片。我们想通过这部电影,写出当今阿克苏人的精神风貌。
而电视剧《人民的愿望》(暂定名),我们想以30多年的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作为大背景和出发点,以阿克苏人民求生存、求发展和求生态的奋斗史为主线,全方位刻画新疆本土党的优秀干部形象,通过长篇剧作,不仅写出新疆大地上的“中国脸”和“中国味”,还要写出新疆大地上的“中国心”和“中国魂”。这是一个以大爱为主题的故事,更是一个充满使命感的故事,因为热爱祖国,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以才有了柯柯牙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