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库车讯(记者 龚喜杰 通讯员 陈美辉 王建强)最近一段时间,库车市阿拉哈格镇正忙着新建2个万头牛养殖基地,不少群众正在购买母牛,准备进入养殖基地。
“进入养殖基地后由专家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配饲料,我们省事又放心。”巴格万村养殖户买买提·阿不拉说。
他们所说的专家是指镇畜牧兽医站32岁的吾买尔·尼亚孜。作为一个动物医学硕士研究生,吾买尔·尼亚孜谢绝了乌鲁木齐市2家上市公司邀请,放弃了留校任职的机会,2013年4月份来到阿拉哈格镇,担任镇兽医站站长,开始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推动牛产业发展。
4.5万人的阿拉哈格镇仅有10.5万亩农田,不少人连自己都养不活,更不用说养牛了。面对困难,吾买尔·尼亚孜在25个村庄选了100户养牛户,逐一配置了饲料,定期上门开展兽医服务。
“牛要吃喝,就有可能生病,我没有特殊事情不出乡镇。”吾买尔·尼亚孜说。
通过一年的示范,农民们看到每头牛能赚2500元,纷纷找吾买尔·尼亚孜学习养牛技术,全镇的牛迅速由2000余头发展到6000余头。
吾买尔·尼亚孜到各村授课,创办养牛合作社,大规模推广畜牧兽医新技术、饲草料加工、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技术。
“我们抓住农民养牛的热情,结合吾买尔的科学技术,把养牛作为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推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阿拉哈格镇党委书记袁伟说。
如今,牛产业已经成为阿拉哈格镇农牧民的重要致富产业,全镇有养殖基地3个、养牛合作社14个,牛存栏量达2.3万头,养殖户户均增收6700元。
“在吾买尔站长的指导下,我家一头牛一年赚五六千元,现在家里已经有7头牛,还当上了村里的致富典型。”巴格万村养殖户买买提·阿不拉说。
吾买尔·尼亚孜一边推广养牛技术,一边做科学研究。他所做的“肉牛主要营养代谢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体系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认可,“抗病毒维吾尔药成分的导向分离及分子修饰研究”被列入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南疆地区西门塔尔牛应用性控冻精高效推广技术研究与集成”已被科技部立项。
成了名人之后,他不仅为库车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做着贡献,还为附近几个县(市)的养殖基地建设规范化做出指导,就连新疆农业大学和塔里木大学也时常邀请他去授课。
“在乡村当‘牛倌’很好,能够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又能施展自己的本领,为广大农牧民服务。”吾买尔·尼亚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