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岚
作家曹建川曾出版长篇散文《在敦煌》,而今是《再敦煌》,一次次地用虔诚、饱满的激情,呈上对敦煌的赤子之心,他的情怀赤诚、坦荡、真挚、激烈。《再敦煌》是一本描写敦煌的文化大散文,深入地梳理以敦煌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河西走廊段的文化和人文生态,以全新视觉呈现一个开放、包容、智慧的敦煌,为“一带一路”人文研究提供敦煌格调。作者以一条路、一座山、一条河为索引,重新梳理敦煌的历史,用独特的散文视野再次向敦煌致敬。
在这部长篇散文中,曹建川完成了对自我的审视,也完成了对敦煌历史的回溯与探寻。敦煌对于曹建川来说,仅有热爱是不够的,还得有忠诚、有痴念,才能让他数度重走,把一个个陌生的历史重镇走成熟悉的市镇风貌。在探寻的足迹里有对金戈铁马、狼烟岁月的回顾,有对昔日英雄的致敬,有对旧疾沉疴的清理,历史与现实一次次在他的笔下纠缠、复活。
曹建川以虔诚的心,背负行囊,风餐露宿,甚至经历车行途中汽油耗尽等待救援的困境,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沿着地理坐标完成对历史重镇的寻访。他的虔敬还在一条河,党水河。人类生存的艰难、生存环境的恶劣,让他倍感珍惜现有的资源,也让他清醒地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人类的文明就是保护敦煌。
《再敦煌》以散文的视角,对敦煌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艺术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视。作品气势磅礴,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有诗、有情、有画。曹建川以不寻常的视野,为书写敦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