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磊 通讯员 张璐
高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右手拿着一个记事本,左肩挎着单反相机。7月19日,记者见到艾则孜·沙木沙克时,他正忙着入户走访。
驻村以来,温宿农村商业银行驻克孜勒镇博然其村工作队员艾则孜·沙木沙克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用镜头记录驻村生活。
镜头一:乐开花的老人
“我都记不清拍了多少张照片了。”艾则孜·沙木沙克的电脑中有不少照片,其中一张被他放在文件夹的最前面,照片里,一个老人吃着蛋糕,笑得格外开心。
照片的主人叫王智,今年69岁,是艾则孜的结对亲戚,也是村里的空巢老人。老两口的子女都在外地上班,夫妻俩就靠低保维持生活,生活孤寂又困难。
了解情况后,艾则孜主动提出和他们结为亲戚,定期上门与老人谈心,帮助老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在一次与老人交谈时得知,不久便是老人69岁生日,为了满足老人阖家团圆的愿望,艾则孜与妻子商定,在老人生日那天带着家人和生日礼物给老人过一个热闹的生日。在烛光和艾则孜一家人的祝福声中,老人开心得合不拢嘴。“咔嚓”一声,艾则孜按下了快门,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那是我过得最快乐的生日,他就是我的家人,我的儿子。”王智说。
在博然其村像王智这样的空巢老人还有很多,子女们在外谋发展,无法在身边照顾。为进一步帮助空巢老人的生产生活,艾则孜在工作队的支持下,成立了党团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为老人们送去心灵上的慰藉。
今年3月的一天,老人托合提·艾吾拉突然晕倒在家中,接到老人妻子的求救电话,艾则孜立刻带着村医前往现场,在采取急救措施后护送老人到县人民医院,在医生的及时治疗下,老人转危为安。
扫院子、叠被子、种蔬菜……这是艾则孜·沙木沙克照片中的场景,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艾则孜·沙木沙克的真情。如今村里137位老人都有了自己的亲戚,日子不再孤独。
镜头二:卖出去的苹果
“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个困难诉求,兑现对群众的每一份承诺,你对群众有多真,群众和你就有多亲。”这是艾则孜·沙木沙克日记本上的话。
苹果是博然其村的主要经济作物,2019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吹碎了村民的“丰收梦”。工作队第一时间查看灾情、记录受灾情况,帮助村民报损理赔。看着落地的果子,村民们急得直跺脚。艾则孜·沙木沙克将村中受灾情况用镜头记录下来,回到办公室后,他将受灾的情况编辑成稿,报送给各类信息平台,同时动员工作队员、村干部广发朋友圈,寻求爱心企业帮助。
没过几天,阿克苏恒通果汁厂看到信息,来村里收购了价值9万元的落地果,最大程度降低了村民的损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艾则孜挎着相机的身影。”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兴国说。
据统计,驻村以来,艾则孜·沙木沙克共为村民解决困难诉求68件,办实事好事120余件。
镜头三:口罩下的真情
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间,艾则孜·沙木沙克扛着镜头主动投身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登记、测体温、发传单……他一边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一边用镜头记录下博然其村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战疫的感人故事。
“我要把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所做的工作记录下来、宣传出去,让村民们安心,让干部们更有信心。”艾则孜·沙木沙克把自己采集的图片信息及时推送给各个信息平台,并将采用的信息以微信链接的形式反馈给村民和党员干部,为疫情防控工作加油鼓劲。疫情防控期间,艾则孜·沙木沙克共撰写相关稿件40余篇,被各大媒体采用23篇。
“通过信息平台宣传博然其村的防疫工作,有效提振了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精气神,大家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村干部麦吾郎·马木提说。
一部相机、一个镜头、一堆故事。自驻村以来,艾则孜用心联系群众、用情团结村民,受到村民的认可和称赞。
“我有好多个梦,有民族团结梦、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梦、同奔小康梦,相机和镜头就是我的工具。”艾则孜说,他将坚持拍摄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的精彩瞬间,用镜头讲述驻村好故事,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