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潇潇 通讯员 张君珍
今年32岁的孜巴古丽·黑则尔是个土生土长的沙雅人,在学校里她是给孩子们启蒙民族团结的领路人,在基层里她是给群众传播民族团结的宣传员。今年6月,她被授予“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播种民族团结种子
“民族团结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在这条路上还有很多人跟我同行,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到身边的人,那么我做的事情就值得!”7月10日,孜巴古丽·黑则尔对记者说,她心里开始有民族团结意识源于4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家里正在盖新房,舅舅请来很多工人在家里干活,为了方便工人用水就在院子里挖了口井。有一天,她在水井旁边玩,不小心一头栽进井里,其中一个工人一把抓住了她的胳膊,把她救了出来。妈妈当时对她说:“你要好好感谢这位叔叔!记住,善心没有族别,你长大后要好好做人。”
这件事一直影响孜巴古丽·黑则尔。
7岁时,妈妈让她上了县里的汉语小学,从那之后她认识了很多汉族小朋友。“因为从小就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我的普通话很流利,这也为我之后考上大学、到浙江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孜巴古丽·黑则尔说。
搭起民族团结桥梁
2011年大学毕业后,孜巴古丽·黑则尔成了一名人民教师。2017年12月,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教育系统的17位后备干部前往浙江嘉兴教育学院进行为期50天的岗前培训,孜巴古丽·黑则尔就是其中一位,培训结束后她将返回沙雅县担任努尔巴克乡中心小学副校长一职。一周的理论培训后,她被分到浙江嘉兴东栅小学跟班学习,在这里看到的一切,让孜巴古丽·黑则尔的思想和心境都发生了改变。
后来,东栅小学的校领导决定将2017年底东栅小学大队委通过“爱心义卖”活动攒的1万多元全部买成书捐赠给努尔巴克乡中心小学,这让孜巴古丽·黑则尔十分感动。
也正因为这件事,孜巴古丽·黑则尔想要建立两地学校之间的友谊。在跟东栅小学校领导商议后,对方表示同意。于是,2018年1月,孜巴古丽·黑则尔代表努尔巴克乡中心小学与浙江嘉兴东栅小学签订了联谊协议,从此两个学校结下了千里之缘。
2018年3月,孜巴古丽·黑则尔回到努尔巴克乡中心小学任职,没过几天便收到了来自东栅小学寄来的图书。为了表达谢意,孜巴古丽·黑则尔组织学生给东栅小学大队委寄去了书信,东栅小学的学生也给努尔巴克乡的学生们回了信,而这些书信也只是故事的开始……
传递民族团结声音
多年的工作中,也让孜巴古丽·黑则尔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党和政府给予的,只有各族群众团结起来、互帮互助,这个社会才能共同进步。去年3月,孜巴古丽·黑则尔因为工作关系调到沙雅县委宣传部工作,成为一名宣讲员。
在宣讲员这个角色中,孜巴古丽·黑则尔也体会了太多感动。曾经她在央塔克协海尔乡英也尔村宣讲民族团结故事时,村民艾买提·吐尔逊在宣讲结束后找到她当面感谢。说在听她讲民族团结故事的时候感触很深,让他想到了汉族兄弟帮助他的事。
孜巴古丽·黑则尔说,她要用自己的声音继续传播民族团结故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群众明白大爱不分民族,团结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孜巴古丽·黑则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