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阿克苏讯 (记者 杨硕 通讯员 赵玉平) 2020年高考招录即将开始,每到这时,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伺机而动,利用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骗取钱财。7月16日,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梳理了近年来高考后常见的三类电信诈骗和防范措施,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
“高考补助金”转账诈骗
骗子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学校等信息,通知考生可领取“高考补助金”,诱骗考生或家长在ATM机上操作进行转账诈骗。
民警提醒: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均不会通过ATM机发放,考生和家长接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沟通联系,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链接植入病毒诱骗点击
骗子模仿“校讯通”“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服务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转走钱财。
民警提醒:带有链接的信息务必谨慎点击,可通过官方公布的渠道查询分数、录取进度等情况。
利用“钓鱼网站”进行招生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钓鱼网站虚假宣传,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或编造可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等,再通过索取活动费、好处费甚至是学杂费等名目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网站域名后缀大多为“edu.cn”,请考生和家长仔细分辨,不要相信花钱买大学、花钱不考试等“捷径”。
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李斌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心存侥幸,轻听轻信,要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同时要认真了解高校招生的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一旦遇到此类情况,要保持头脑清醒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