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和讯 (记者 吕娜) 9时许,干完家务后,家住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勒台克其其村的艾比古丽·买买提明开始描眉、涂睫毛膏,再换一套色彩鲜艳的长裙,把自己打扮好后,她骑上电动车到距家两公里的新和鸽产业园上班。
“以前我就是一位家庭妇女,天天干农活、照顾孩子、做饭,哪有心思打扮。现在,我每天上班8个小时,一个月工资能拿到2000多元,心情好了,自然也就想好好打扮自己了。”在与记者交谈时,艾比古丽·买买提明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艾比古丽·买买提明所上班的地方是新和鸽产业园内的新和县都护鸽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库木鲁克艾日克村。她去年11月份到该公司上班,负责鸽子孵化工作。
“每天中午还有两个半小时的午休,这段时间我就可以回家做饭。”艾比古丽·买买提明说,她家有7亩核桃,一年仅1万多元收入。因为丈夫患病不能干活,她以前靠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自从有了这份工作后,每个月能按时领工资,家里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我是专门来学养鸽技术的,以后我要在家养鸽子。”6月17日,记者在新和县都护鸽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区见到在给鸽子添加饲料的热依汗古丽·赛都拉,她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虽然以前我是一名家庭妇女,但我并不笨,我一个月前来这儿上班时,就给老板说想学养鸽技术,老板不仅同意了,还专门给我指派了师傅。”
热依汗古丽·赛都拉目前一个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但她并不满足。热依汗古丽·赛都拉说:“我现在上班挣钱,还能学到技术,等技术掌握了我就要在自家大规模地养鸽子,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新和鸽”闻名全疆,是新和县的知名品牌。2000年5月经新疆畜禽品种鉴定委员会论证,将新和县养殖的塔里木鸽命名为“新和鸽”。目前,全县有超过一半的农户养殖“新和鸽”,数量达到500万羽,为做大做强“新和鸽”产业、打造“新和鸽”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和鸽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河北玉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社会资本+扶贫资金+企业自筹”的方式,已累计投入7087万元,成立新和县都护鸽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拥有“新和鸽”种鸽8万余对。该公司用扶贫资金建设的14座种鸽棚,产权归14个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村所有,采取“企业+致富带头人+困难群众”一条龙养殖和企业按照市场价回收产品以及吸纳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相结合的运行模式,通过企业免费提供种鸽、免费培训致富带头人和困难群众,农业部门监督、提供技术服务和疫病监测防治服务,确保养鸽农民技术上有支撑、销售上有市场、增收上有保障,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