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排尔·吾普尔和孔庆德是温宿县托甫汗镇稻泉村村民,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是好朋友,40年来,在生产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成为远近皆知的一对好兄弟。
“四十年的交情了,要说我俩的故事,没有小说里那么精彩,可仔细一想,正是许多平凡的小事,把我俩的心紧紧拴在一起。” 温宿县托甫汗镇稻泉村前任党支部书记孔庆德说。
一段友谊的开始,缘于相互帮助,一段友谊的长久,缘于彼此的善良。
20世纪80年代初,孔庆德购买一立方米羊粪需要180元,同村的赛排尔·吾普尔听说后,就带上孔庆德一起赶巴扎,一通翻译下来,让孔庆德以一立方米120元的优惠价格顺利地买了一整车羊粪。“那个年代,60元可是一笔大数目,我这兄弟心眼好,看不得我吃亏。”孔庆德说。
自此,赛排尔·吾普尔开始当上孔庆德的翻译,小到买菜、卖瓜,大到几十吨的水稻销售,俩人形影不离,还总是相约一起逛巴扎,这一逛就是40年。
“别人都说我是免费帮忙,摸着良心说,其实是我一直在占大哥便宜啊。”赛排尔·吾普尔说。
三十年前,赛排尔·吾普尔从羊倌变身农民,可他地里的活啥也不会干,守着地干着急,放水、翻地、施肥、植保、拉枝……孔庆德便耐心教他;种果树失败后,孔庆德介绍赛排尔·吾普尔看水渠闸口,每月增收900元左右,因为夜夜要守渠、定时放水,容不得一丝马虎,赛排尔·吾普尔又打起退堂鼓,孔庆德知道后,干脆到水闸陪着他一夜一夜地守闸口;2006年,赛排尔·吾普尔给儿子办婚礼,当天8时,孔庆德第一个敲开他家大门:“大侄子今天结婚一定忙,我能帮点啥?”等到村里的客人络绎不绝走进赛排尔·吾普尔家小院时,孔庆德挨个招呼、倒茶递水。
赛排尔·吾普尔还有一个汉族名字叫何永维,这正是好兄弟孔庆德给他起的名。
在父辈的影响下,孔庆德的儿子孔繁俊与赛排尔·吾普尔的儿子帕海提·赛排尔关系也非常好,两人自小一起上学、玩耍,稻泉村老一辈村民几乎都见证了这对小兄弟从上学到成年、结婚生子。
从小在村里就形影不离,到如今,他们在温宿县城又成为邻居,孔庆德一家在县城温馨苑买房后,赛排尔·吾普尔一家也在温馨苑租赁了一套房,两家人称,住在一起才开心。
“父亲今年因为糖尿病和高血压卧床不起,家人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要忙春耕,俊俊知道后立即带上他妻子帮我家犁地、植保、施肥、播种,没有耽误地里的活,这就是好兄弟。”帕海提·赛排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