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0年06月02日

“这里的树就像是我的孩子”

——护林员麦麦提依明·阿木提的“柯柯牙情结”

本报记者 郭爱成

开栏语:

从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到如今“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书写了新疆版的“塞罕坝”荒漠绿化奇迹。本报今日起开设“阿克苏荒漠化治理”栏目,用一个个投身荒漠化治理的人物故事,展现一代代阿克苏人战天斗地改善环境的生动形象,凝聚起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的磅礴力量。

随着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许多人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里。麦麦提依明·阿木提就是其中之一。

5月中旬的一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麦麦提依明·阿木提讲述了他与柯柯牙的情结。

1986年,地委、行署吹响了绿色的号角,踏上治沙新征程——柯柯牙绿化工程开始实施。从此,每年数以万计的阿克苏各族群众,以义务植树志愿者的身份,纷纷来到柯柯牙这片沟壑纵横的亘古荒原,战风沙、治盐碱,平整土地、挖沟填土、引水种树……

“1987年3月,只有25岁的我从温宿县天山林场调到柯柯牙绿化工程管护站,由原来的伐木工变身为护林员。当时这里经常风沙弥漫,沙尘暴来时,汽车油漆都被风沙刮掉,露出铁皮的原色。由于当时来得急,我什么都没准备,只好天当被地当床。后来搭了帐篷有个窝,再后来住进了土坯房。”回忆当时的情景,麦麦提依明·阿木提至今记忆犹新。

每天天刚亮,麦麦提依明·阿木提就开始干活,直到天黑才收工。沙丘、高坡要推平,挖沟、平地、浇水……每天下来,手上都是血泡,甚至虎口震裂。

麦麦提依明·阿木提说:“在戈壁滩、盐碱地上种树,及时浇水是保证树苗成活的关键。护林员的主要责任,就是保证所栽树木的成活率。当时,每名护林员的护林任务是120亩。为了保证所管护的树木成活率在85%以上,我必须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护林任务上才行,比管我自己的孩子还费心。”

每年春秋两季,是麦麦提依明·阿木提最忙碌的日子。当白天义务植树大军把一棵棵树苗栽下去离开后,护林员们就得抓紧时间给树苗浇水。尽管麦麦提依明·阿木提管护的树林离家只有5公里,骑自行车也只需20多分钟,可是他常常十天半月也回不了一趟家。每次回家,他都要从家里带一口袋馕。白天晚上浇水护林的时候,饿了就啃一口馕、渴了就喝一口大渠水。馕放久了像块石头,麦麦提依明·阿木提就把馕放在水渠里泡软吃。有时候正在泡馕,由于太困,打盹间馕被渠水冲走。

1988年春天,因为赶着给刚栽的树木浇水,麦麦提依明·阿木提二十多天没回家,妻子担心他饿着累着,就过来看他。当时,他浑身泥土,正坐在田埂上休息,他妻子就问:“大哥,你见到我丈夫了吗?”麦麦提依明·阿木提一听,故意逗妻子:“你丈夫叫什么名字?”妻子听出了他的声音,心疼得直掉眼泪,赶紧给他擦脸,为他拍去身上的尘土。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柯柯牙最热的时候,也是树苗最难熬的季节。因为天气热,水分蒸发量大,树苗容易缺水枯死,护林员只能日夜不停地放水。尤其是晚上,更要来回不停地盯紧水渠,水小了担心浇不透,水大了怕水渠被冲垮。

有一天,麦麦提依明·阿木提的妻子得了胃穿孔,他在柯柯牙护林,是邻居帮忙把他妻子送到医院的。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

“1989年的一天,我正和同事在温宿县城为柯柯牙种植的葡萄树买搭架的木头。等回到家,我妻子已经生下了儿子。”提起家人,麦麦提依明·阿木提表示亏欠他们太多。

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当护林员,除了浇水护林,还要防治树木病虫害。那时候没有机械设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工背着一个喷雾器,一棵树一棵树挨着打药。顺利的话,一天能打十几亩地。随着树苗长高、长大,护林员打药越来越费劲。病虫害防治季节,麦麦提依明·阿木提每天背着喷雾器打药,肩膀总是红肿着,胳膊酸痛。(下转三版)

--> 2020-06-02 ——护林员麦麦提依明·阿木提的“柯柯牙情结”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24599.html 1 “这里的树就像是我的孩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