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霞
每天吃过早饭,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管委会驻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喀什贝希村工作队员杨珂就和村干部去困难群众家里走访。
“本村14户贫困村民已于去年年底全部脱贫,我们要确保他们不返贫,让他们增收的‘饭碗’端得更稳。”4月15日,杨珂说。
正是因为杨珂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今年荣获地区脱贫攻坚奉献奖。
“艾麦尔·达吾提大哥,你在家吗?”
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正在打扫庭院的艾麦尔·达吾提赶紧放下扫帚,打开门笑嘻嘻地看着杨珂说:“大清早的,我一猜就是你。”
以前,艾麦尔·达吾提经常赌博,打一阵零工好不容易攒的钱几天就赌完了,而且庭院里杂草丛生,屋里杂物乱堆,没有下脚的地方。
为帮助艾麦尔·达吾提,杨珂经常给他做思想工作,2018年他享受扶贫项目开始养羊,还通过就近就业摘掉了“贫困帽”。从那以后,杨珂每天早、中、晚按时到艾麦尔·达吾提家‘打卡’,帮他规划庭院、硬化地面……
“要不是这个从城里来的巴郎帮助我,我现在肯定负债累累,哪会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艾麦尔·达吾提感激地说。
“我今年打算多养些羊,闲的时候去打零工,年底也买一辆小汽车开开。”艾麦尔·达吾提说。
为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年初,杨珂想利用村里新建的49座温室大棚,帮助脱贫户增收,可在工作落实上遇到了困难。
杨珂说:“脱贫户不懂科学种植蔬菜的技术,认为种植蔬菜没有销路,不愿意承包温室大棚。”
杨珂把情况向工作队汇报后,工作队立刻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商议此事。不久,脱贫户不愿意承包温室大棚,党员干部、种菜能手带头承包;脱贫户认为蔬菜没有销路,工作队员帮忙联系收购商;脱贫户不懂技术,工作队邀请蔬菜种植大户手把手教他们,越来越多人承包温室大棚种蔬菜。
现如今,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整齐的田垄上,一株株蔬菜苗长势良好。
“承包蔬菜大棚不用出承包费,还有巴郎帮我们找销路,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种菜,今年又能增加一笔收入,我太高兴了。”脱贫户阿合尼亚孜·吐尼亚孜说。
从城市到乡村,从一个村外人变成一个“村里人”,从对扶贫工作的一窍不通成为如今的业务能手,杨珂尽最大能力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今后我会多想办法帮助脱贫户增收致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杨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