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2 阿克苏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997)2142110
广告热线:(0997)2122100 2135001订阅热线:(0997)2120100






2020年01月16日

乌什县阿克托海乡的脱贫攻坚“秘诀”

本报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迪力达尔

2019年12月25日,在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吉格代力克村易麦提林果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在圈内喝着干净的自来水,吃着精细的饲草料,神态自若。合作社法人穆萨·萨拉木说,从过去的分散养牛转变为现在的集中养牛,牛肉的品质大幅提升。

“改为集中养殖后,我们把有机草料加入饲料中进行科学配比,牛长膘快,现在每头可产肉400—500公斤,一头就可以卖到1.3万元到2万元,无论是产肉量还是价格都比以前高多了。”言语中,穆萨·萨拉木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吉格代力克村农户养牛上百头,原来主要是分散养殖,牛长膘慢,牛肉品质不高,养殖效益不理想。为此,该村结合实际,于2016年成立合作社,采取“大户+农户+分红”的集中养殖方式,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让部分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增收。

托合提·依司马伊力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成为养殖合作社员工后,每个月都有工资收入,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在合作社上班后,每个月工资都在2500元左右,一年下来有3万元收入,我非常满足。”托合提·依司马伊力开心地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通过集中养殖的方式,不仅让8名贫困户实现了就业,还带动村里86户230名贫困农民顺利脱贫。

阿克托海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马吉祥介绍, 阿克托海乡有15个行政村,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近年来,该乡结合实际,在扶贫项目的带动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集中养牛、种植订单蔬菜,以及在村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45岁的艾力·穆萨是吉格代力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村里成立蔬菜合作社后,他不仅第一个入社,还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如今,他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订单蔬菜,不仅去年顺利脱贫,还成了致富典型。

在艾力·穆萨家的温室大棚,记者看到,西红柿、辣椒、芹菜等各类反季节蔬菜长势良好。“现在正是这些蔬菜的上市销售季节,去年,我就是靠这些蔬菜挣了3万元。”艾力·穆萨说。

去年,阿克托海乡还加大环境治理、美丽庭院建设力度,让部分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经过一系列举措,全乡1804户72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顺利脱贫。

--> 2020-01-16 2 2 阿克苏日报 content_18555.html 1 乌什县阿克托海乡的脱贫攻坚“秘诀” /enpproperty>